泉州鲤城:小手传非遗 暑期大舞台
剪韵承家风 新俗润闽南——德化晋江非遗剪纸共绘文明新风
世遗少年说 | 薪火相传育新苗 文脉绵延润童心
龙舟竞渡情牵两岸 第二届闽台龙舟邀请赛开赛
“小手拉大手”!德化这所幼儿园把非遗大师请进课堂!
六胜塔是世界海洋贸易中心运输网络的代表性遗产要素。位于泉州湾中部石湖半岛北端的金钗山上。是商舶由泉州湾主航道驶向内河港口的地标,也有护佑商旅的作用。同时,六胜塔的建成是宗教人士、商人、平民共同参与的结果,体现了宋元时期泉州多元社会结构对海洋贸易的贡献。 六胜塔 【航海传统】 10世纪以来,泉州城外的行政区划一般由少者10余乡,多者达100余乡组成一个行政单位。 借助得天独
石湖码头是体现世界海洋贸易中心运输网络的代表性遗产要素。是一处利用天然礁石建造的码头,是泉州外港码头的珍惜物证,实证了宋元泉州优良的建港条件,与江口码头共同呈现了宋元泉州港的水陆转运系统。 石湖码头 【石湖丁字坝码头】 石湖码头以所在村落名叫“石湖”而得名,“石湖”这个地名充满传奇色彩,而且与航海通商有着密切关系。石湖古称“
万寿塔是见证泉州悠久航海历史系列遗产中的一个重要的航标塔。它位于石狮市宝盖山最高峰,这里是泉州湾出海口的制高点,视野开阔,可以清晰地俯瞰泉州湾和深沪湾。 万寿塔 【性质】 万寿塔是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运输网络的代表新遗产,它是商船抵达泉州港的地标,也是镇守海口、护佑商旅的精神寄托,其望夫成石的传说承载了泉州民众对海洋贸易的历史记忆。 六胜塔是泉州湾外港
顺济桥遗址是体现世界海洋贸易中心运输网络的代表性遗产要素。它是泉州古城与晋江南岸的陆运节点,是伴随着海洋贸易发展而建设的出入古城商业区的主要通道,完善了泉州水陆转运系统。与德济门、天后宫共同体现了海洋贸易推动下古城南部商业性城区的发展,见证了商业拓展对交通系统的促进。 【位置】 顺济桥位于泉州古城南门德济门外,横跨晋江两岸,以临近顺济庙(天后宫)而得名。 顺济桥遗址
泉州海岸线绵延曲折,有许多天然深水良港,同时,泉州湾开口较大,便于船只进入内河停泊。宋元以来,泉州在水路沿岸陆续建设了一系列的航标、码头设施,以引导船舶航行与停靠,内港、外港、外海等不同水域的航运设施承担各自的功能,具有不同的特点。 【位置】 江口码头位于泉州古城东南的晋江北岸,与真武庙同为泉州城郊的重要内港法石港的遗存。法石港处在晋江下游北岸的山地丘陵边缘,是最靠近古城的沿江高地,也是晋
安平桥是体现世界海洋贸易中心运输网络的代表性遗产要素。它是泉州与广阔的南部沿海地区的陆运节点,体现出海洋贸易推动下泉州水陆转运系统的发展。同时,安平桥的建成是包括泉州官方、宗教人士、商人及平民共同参与的结果,既体现了宋元时期泉州多元社会结构对海洋贸易的贡献,又反映了海洋贸易给泉州社会带来的经济繁荣和财富积累。 安平桥 【选址】 安平桥位于泉州城西南方向30公里的晋江安海镇与南安水头
清净寺坐落在泉州市涂门街中段上。涂门街是泉州文化遗产最丰富的一条街,从西往东,分别坐落着代表儒家文化的府文庙、代表伊斯兰文化的清净寺,同时还有锡兰侨民旧居、民间信仰的重要代表——关帝庙,千年以来,各种宗教信仰和谐共处于一条街道上,可见泉州文化的包容融合与多元性。 【性质】 泉州清净寺是在本系列遗产中体现世界海洋贸易中心多元社群的代表性遗产要素。作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伊
伊斯兰教作为世界性宗教之一,早在7世纪就随着穆斯林传播到世界各地。据《闽书》记载,相传在唐武德年间(618年~626年),穆罕默德门徒4人到华,一贤传教广州;二贤传教扬州;三贤、四贤传教泉州,卒葬于东门外灵山南麓,故又称三贤四贤墓。因深受穆斯林敬重,这两位先贤入土安眠之墓也就被称作“圣墓”,这是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最早的历史物证之一。与清净寺一样,伊斯兰教圣墓也是本系列遗产
草庵摩尼光佛造像是本系列遗产中体现世界海洋贸易中心多元社群的代表性要素。作为宋元泉州摩尼教传播的重要见证,是世界上唯一保存下来的摩尼教教主石刻造像,显示世界海洋贸易中心强大的文化包容力。 草庵摩尼光佛造像 【位置】 在1000多年前,泉州摩尼教徒特地选址在远离城区和海边的深山里,因为摩尼教宣扬“否定现实社会,寄希望于未来”的宗教思想,受到官方的压制甚至打击,所以一
磁灶窑址(金交椅山窑址)是世界海洋贸易中心出口商品生产的代表性遗产要素,是宋元时期泉州城郊外销瓷窑址的杰出代表,反映了泉州以外贸手工业为显著特点的产业结构。该窑址与泉州海洋贸易的发展同步,其生产体系和生产规模展现了世界海洋贸易中心强大的基础产业能力和贸易输出能力。 【位置】 位于晋江辖区内的磁灶窑址(金交椅山窑址),是泉州城郊规模最大的一组古窑址。距泉州古城21.4公里,距泉州港江口码头不
德化窑址是“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出口商品生产代表性遗产点,即位于泉州西北山区腹地的德化窑系屈斗宫窑址和尾林——内坂窑址。第一个考察的遗产点是德化窑系屈斗宫窑址,是10-14世纪泉州地区最繁忙的外销瓷生产基地之一。距泉州古城130公里。制瓷技术是古代中国的一项伟大发明,自7世纪起,瓷器就在东西方商贸往来和文化、技术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
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是本系列遗产中体现世界海洋贸易中心出口商品生产的代表性遗产要素。它是宋元时期泉州冶铁手工业的珍贵见证,与泉州的陶瓷生产基地共同显示出宋元泉州强大的产业能力和贸易输出能力。同时这处遗址也保存了能够呈现完整的冶铁生产体系和环境关系的珍贵物证。安溪地区的传统制铁业至今延续,当地余氏家族与宋元时期的冶铁活动有关,成为这一传统产业的活态见证,也为宋元海洋贸易留存下了的珍贵的产业记忆
洛阳桥桥体为东北一西南走向,现存全长约731米,桥宽约 4.5米,主体桥段为47孔,有45座石墩,依托桥中部一自然小岛(中洲)而建。所有石墩朝向洛阳江上游的西侧均附有船形分水尖,而仅有南段3个石墩设东侧分 水尖。石桥梁板系巨型条石,桥面左右翼以望柱、扶栏。洛阳桥身、中洲及桥南北各设有一些附属构筑物或建筑物。桥身两侧设置宋以来各形制石塔7座,护桥石将军4尊。中洲上有中亭和西川甘雨碑亭。 【总体价
泉州府文庙位于10世纪泉州城的东南部,西临城市的南北向主街道,是一组院落式建筑群。 泉州文庙及学宫是体现世界海洋贸易中心多元社区的代表性遗产要素。文庙是古代官方纪念和祭祀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的场所,学宫是古代泉州的最高等级的教育机构,作为儒学的传播中心,泉州文庙及学宫是泉州包括政府官员和高级知识分子在内的泉州精英群体的象征,这些社会精英在宋元海洋贸易的推动和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每年9月2
南外宗正司遗址是本系列遗产中体现世界海洋贸易中心多元社群的代表性要素。南外宗正司是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年)对迁居泉州的南外皇族群体进行管理的机构。这一群体是泉州世界性多元社群中具有影响力的组成部分,他们不仅提升了泉州的消费能力,还积极参与海洋贸易。南外宗正司的设置进一步强化了国家政权对泉州海洋贸易的推动,体现了强有力的官方管理保障。 南外宗正司遗址 【南外宗正司在泉州的设置由
德济门遗址是体现世界海洋贸易中心管理保障的代表性遗产要素。它是宋元泉州城的南门遗址,记录了宋元泉州城市向南部拓展的历史,为城市南部商业性城区的重要地标,体现了官方对海洋贸易和城市商业发展的行政保障。德济门遗址是宋元以来泉州古城的南门遗址,南面紧临着晋江。它建造于13世纪,14世纪中、晚期(元、明两代)扩建,沿用近700余年。 至20世纪初,随着泉州近代城市的发展建设,南城门不再使用,后毁于
泉州天后宫的位置十分显要,内通城区,外连海港,通过德济门,可就近抵达晋江。 天后宫是体现世界海洋贸易中心管理保障的代表性遗产要素,见证了妈祖信仰伴随海洋贸易的形成和发展历程,体现出民间信仰与国家意志相结合对海洋贸易发展的共同推动,它与泉州的商人群体密切关联,见证了海洋贸易作用下泉州南部商业性城区的发展。 这里是外来商人、货物进入泉州城的第一站。也是出海的人祭祀海神妈祖之后,
开元寺位于泉州子城西门外,南临城内东西向主街道,寺院由中路主体建筑群、东西石塔及东西两路附属族群等组成。 开元寺是体现世界海洋贸易中心多元社群的代表性遗产要素。开元寺是宋元时期泉州规模最大、官方地位最突出的佛教寺院,其寺院经济及多元文化遗迹反应出宋元海洋贸易带给泉州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共存特征,与寺院关联的割据政权统治者、宋元官方、僧侣、地方大族等人群对宋元社会经济和海洋贸易有重要贡献。&nb
晋江中上游的九日山上祈风仪式祭拜的对象是泉州地区的第一代海神“通远王”,现在我们将沿着晋江往下游方向,去考察位于晋江入海口处的真武庙。 真武庙是体现世界海洋贸易中心管理保障的代表性遗产要素,是10-14世纪泉州官方祭祀海神的场所,供奉的是泉州地区的第二代海神“真武大帝”。天后宫供奉的是泉州地区第三代海神“妈祖”。这三处
市舶司遗址是本系列遗产中体现海洋贸易管理保障的代表性要素。市舶司是宋元国家政权设置在泉州管理海洋贸易事务的行政机构,其设置标志着泉州正式成为开放的国家对外贸易口岸,对宋元泉州的经济繁荣、文化交流以及海洋贸易各参与方的共同发展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反映出泉州港口依托于庞大国家机器的独特属性。 【位置】 位于泉州古城罗城的镇南门外、翼城的南熏门内。始建时位于城外,至13世纪被纳入城内。其西侧临
九日山为清源山支脉,位于泉州古城西北7公里的晋江上游,这里是泉州最早开发的地区之一,也是历代泉州城郊的风景胜地。 九日山祈风石刻是体现世界海洋贸易中心管理保障的代表性遗产,它是一组记载了宋代在泉州负责海外贸易管理的国家专员、地方官员以及皇室成员等为海外贸易商舶举行祈风仪式的摩崖石刻,体现了宋代市舶制度下,国家力量对海洋贸易的倡导和管控。这些珍贵的石刻历史档案真实记录了宋代海洋贸易与季风密切
泉州有两处非常伟大的遗产点,因为它们分别与中国古代两位最伟大的思想家有关。一是道家学说创始人老子的大型石刻造像;二是儒家学说创始人孔子的祭祀建筑群。老君岩造像位于泉州城北3公里的清源山南麓。 老君岩造像是体现世界海洋贸易中心多元社群的代表性遗产要素。老君岩造像是道家学说创始人老子的石雕像,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道教石雕造像。这一巨大的石雕像是宋代泉州官方主流意识形态的象征,以雄厚的社会财富为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