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闽南网 > 泉州 > 镇街 > 省新镇 > 正文

【何以省新】丹清村:人居环境蝶变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闽南网   2025-10-16 21:27

  闽南网10月16日讯(闽南网 姚珊红 通讯员 陈榕)晨曦微露,丹清村在鸟鸣中苏醒。干净的道路、生机勃勃的农田和干净清澈的檀溪,构成一幅恬静的田园画卷。这幅“百姓富、生态美”的新图景,是丹清村党支部带领全体村民,用汗水与智慧绘就的振兴答卷。

一盏灯

光伏长廊,点亮绿色与文明未来

  “今年底前,一条长达1.5公里的光伏发电长廊将出现在村里。”丹清村党支部书记尤泽记的介绍充满期待。该项目预计年收益达4.4万元,是村集体经济“阳光生金”的创新实践。

  光伏发电长廊效果图

  但丹清村的愿景不止于经济效益。这条长廊更被赋予社会效益,将成为融合党建文化、廉政教育、精神文明的宣传新阵地。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将文明新风“搬”进村民日常生活,同时它也是村民休闲漫步的“文明漫道”,实现了绿色产业与乡村文明的有机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力。

一条路

基建突围,打通民生“最后一米”

  乡村振兴,基础先行。丹清村的蜕变,源于对民生痛点的精准施策。

  “以前这条路,‘晴天土、雨天泥’,是条真正的‘堵心路’。”尤泽记指着新硬化的路面感慨。2024年完工的扩美小区道路硬化工程,让500余位村民的出行从“堵心”变“舒心”,成为村容旧貌换新颜的缩影。

  近年来,丹清村全力推动基础建设升级。改造危桥,全域亮化,多条村路拓改硬化,筑牢出行安全屏障。砌筑溪岸防止水土流失;建设污水池、改造生态塘,实现污水集中处理,守护绿水青山。强力推进“裸房整治”,提升建筑风貌;新建改造公厕,完成“旱厕清零”,从细节处提升生活品质。这些扎实的工程,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幅画

共治共享,绘就长效幸福画卷

  硬件易建,长效难维。丹清村的秘诀,在于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村里建立长效机制,每月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实行“分片管理、责任到人”。村两委和党员干部带头,激发村民“主人翁”意识,共同整治门前杂物、落实垃圾分类。如今,主动维护环境已成为村民新风尚。这种人人参与的氛围,让村庄的“颜值”常驻。干净的道路、整洁的院落,最美的风景正是村民们的幸福笑容和归属感。

  丹清村以一盏光伏之灯探索绿色未来,以一条条硬化之路连接党心民心,用全民共治绘就了一幅“产业兴、环境美、治理优”的乡村振兴画卷。它的成功蝶变,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中国乡村的幸福密码。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郑丽文喊“我是中国人”推翻绿营洗脑!蔡正
  • 郑丽文为何能当选国民党主席?陈凤馨点出外
  • 今天(10月21日)油价调整最新消息:油价有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