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企业下半年发展机遇 应内攻“技改”外拓市场
闽南网7月3日讯 在全球经济形势仍未复苏的背景下,如何正确判断形势制定发展策略,成为众多民营企业现阶段尤为关注的话题。近日,国务院参事、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副会长陈全生应邀来到泉州,为泉州的民营企业家分析2013年下半年经济趋势与企业发展机遇。陈全生认为,下半年仍要面临国内外经济发展动力均不足的困难,稳中求进、稳中求好成为下一阶段我国经济工作的主要目标,而民营企业则要善于在困境中发现机会,进行技术提升和积极开拓新的市场。
实施中型企业技改
普及设备升级换代
“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势比较复杂,这从今年4月份两场重要的经济会议就可见一斑。”陈全生指出,尽管今年一季度经济实现了平稳增长,但综合2010年至2012年GDP连续高位下滑,再加上4、5月份的经济数字不乐观,二季度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特别是面对当前产能过剩、企业危债、银行坏账、通货膨胀、融资困难等一系列问题,拉动经济增长成为一个难题。
陈全生认为,在内需短期内提升无望,外需又不受控制的情况下,投资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而其中首先要投资的便是制造业,陈全生认为应当实施制造业中型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当前,部分高端制造业不断向欧美国家回归,低端制造业不断向东南亚转移。中国世界制造业基地来之不易,不能丢。建议国家动用600亿元技改贴息,将中型制造企业的设备普遍升级换代。”
对此,南安市装备制造业协会会长、成功机床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泗进颇有感触。去年,在销售下滑的情况下,成功机床仍投入4000多万元,用于技术革新和规范企业内部管理。公司不仅引进了欧洲尼古拉斯数控龙门铣等高端设备,还定期组织员工培训,规范生产流程。在此基础上,公司成功研发出了中小型立式车床。
技改的效果立竿见影。去年10月市场逐渐回温,销量等于8月、9月两个月的销量总和,之后每个月都有所好转。“可以预见的是,有实力的企业加大对技改的投入会是这两年发展的方向。”周泗进说,装备制造业作为传统产业的上游产业,最能感受到传统制造业在技改上的趋势,今年以来市场还未呈现完全恢复的趋势,究其原因还在于企业资金紧张,因此如果国家能在技改上进行贴息,将重新激活一大批企业,对装备制造业市场也是很大的刺激。
外贸市场机会广阔
企业需懂自我保护
在改善外贸出口方面,陈全生建议用金融资源和外交资源支持企业出口,建议央行收购一些欧洲小银行,在当地设立多个分支机构,支持华商。同时,建议外交部和商务部联手,有组织地帮助华商与当地行业、企业对接。而做这些,根本上还是要鼓励更多的企业走出去。
“赴欧洲投资,正是前所未有的好时机,建议福建民企抓住机遇,大胆走出去。”陈全生认为,当前欧洲是最佳的投资区域,而环视全欧,波兰和土耳其是投资机会最好的国家。陈全生说,波兰被称为欧洲的建设工地,中国的钢铁、建材、工程机械行业直接赴波兰投资,收益前景好;而土耳其未来发展潜力巨大,该国能源十分紧张,发展光伏及风能是土耳其的优先战略,在目前欧盟对华光伏产业实施“双反”的情况下,民企若能抢抓机遇,率先赴土耳其投资该国鼓励扶持的光伏及风能产业,既可抢占其市场,又可规避欧盟“双反”,一举两得。
“现在走出去风险还是蛮大的,现在不只是欧盟和美国,在新兴国家也掀起一股对华产品,特别是对国内新兴产业的贸易战。”泉州一光伏企业负责人认为,包括土耳其、巴西、俄罗斯在内的很多市场都很有潜力,但怕就怕在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又出台针对中国企业的各种贸易壁垒。
记者从泉州市外经贸局获悉,今年以来,泉州外贸市场回暖迹象明显。1~4月泉州市外贸出口45.2亿美元,同比增长37.8%。然而,在外贸回暖的同时,来自欧美及新兴经济体国家发起的“两反两保”及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也不断增多。今年以来,泉州市有8家企业分别遭遇来自欧盟、韩国、巴西、哥伦比亚、土耳其的“两反两保”调查立案,总涉案金额达1540.8万美元。泉州市外经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出口企业要主动了解WTO规则,才能及时维护自身权益。(本网记者 陈东升)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