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三比一看”激发活力 助力新城“升级版”建设
日前,泉港区“三比一看”活动的“比落地、看实效”、“比促销、看实效”、“比服务、看实效”、“谋跨越、促转型、看实效”四份子工作计划逐一出台,在全区营造出比学赶超、真抓实干、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力争在省市发展大局中凸显更大作为、体现更大担当。
激发活力 促进项目“引进来”
今年,泉港区有91个市级行动计划重大项目,其中在建项目31个,年度计划投资31.6亿元,1—5月份已完成投资17.37亿元,竣开工项目均按计划如期完成。同时,该区安排跨越发展重点投资项目201个,在建项目131个,年度计划投资94.2亿元,前五月已累计完成投资34.02亿元。
该区利用第十三届“6·18”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等平台,根据本地产业特点和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项目的“三维”对接。对在谈、潜在的项目进行梳理,细化对接方案,落实对接条件等,积极促进在谈项目尽快转化、协议项目早日开工动工,并强化跟踪协调,及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在建项目早日建成投产。以“加快对接、加快前期、加快审批、加快建设”等方式,泉港不断优化投资结构,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促进项目落地投产,力促形成“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储备一批”的滚动开发格局。1—5月,该区共签约“三维”合同项目8个,总投资4.86亿元,已完成投资3.42亿元,占年计划72.42%;回归工程项目7个,总投资3.03亿元;全区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2.52亿元,比增15.16%。
在技改项目方面,泉港从做好跟踪服务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方面出发,积极促进恒昂工贸二期、益海嘉里小麦制粉及大米精加工等13个市级重点技改项目尽快投产。截至5月份,共有8个项目开工建设,其中恒河化工二甲醚装置改扩建、领亿新材料一期等4个技改项目已建成投产。
加大创新 支持企业“走出去”
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今年,泉港积极兑现科技奖励政策,不断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等工作,同时指导、推进百川、路通等12家企业省市级工程(行业、企业)中心认定以及支持福建师范大学泉港石化研究院省级公共研发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区内企业与高校产学研用合作,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
支持企业大胆“走出去”是泉港的另一举措。该区在组织辖区内企业参加国内相关行业系列产品展销会、订货会的同时,重点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今年,随着东港码头和肖厝作业区3#泊位、11#泊位等一批外贸作业点建设完成,泉港向成为原油、煤炭进口主要集散地和国际海铁联运主要口岸目标又迈进一步。此外,该区强化对台直航工作,1—5月肖厝港区对台直航货物吞吐量增长近4成,共完成直航货物吞吐量15.6万吨,比增39.26%。同时,该区相关部门主动帮助区内重点出口企业协调退税、向上争取扶持资金及兑现各级外贸扶持资金等,对有订单、有效益的中小型外贸企业则加大金融支持和出口信用保险支持。
深入一线 帮扶企业“减负担”
“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机制,是泉港区在“三比一看”活动中制胜的法宝。
该区实施“四个亲自”主管协调过问制度(即一把手亲自挂帅、亲自上阵、亲自推动、亲自过问)和问题“快速响应”协调机制等,继续健全四套班子领导挂钩项目制度、项目推进台账管理制度、比学赶超考评等六项制度,促使问题在一线协调、难题在一线破解、业绩在一线创造,有力推动了各个重点项目顺利实施。据统计,5月份,区四套班子领导共64次深入基层,协调解决企业反映问题51个,协调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困难84个。区直各单位也积极深入基层,以科技局为例,该局上半年先后走访80余家企事业单位,征求各类意见、建议110余条,摸排、解决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32项以及征集科技项目48项。
在政府效能方面,泉港坚持“能放就放、能减就减”原则,整合、规范并优化区级审批项目,截至5月份共精简行政审批事项114项,精简申报材料56个、简化审批环节27个,压缩审批时限208个工作日。该区在全省率先建成行政、效能2个电子综合监察系统,并于今年整合、梳理“网上办事大厅”事项,为市民提供“一站式”网上政务服务,目前共有601项审批事项办理指南及相关申请表格均能在该区行政服务中心网站下载。该网站的企业外网申报材料和自主申报年报使用率逐年提升,截至目前,共有873家企业通过外网申报2014年度企业年报。(尤惠艺 张文璟 庄子瑜 庄国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