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港新闻 > 正文

泉港首座智能化变电站提前投运 满足南片区用电需求

2014-09-30 09:32 来源:闽南网 0

工人在检查设备

工人在检查设备


智能化 后台实时监控线路运行

  作为泉港区第一座、泉州市第三座智能化变电站,220千伏垄边变电站,已告别传统的运作模式。

  据国网泉州供电公司继保班班长许丹烽介绍,智能化主要体现为数据化、网络化和数据平台标准化。与传统变电站相比,最直观的改变,就是用光纤替代电缆传输数据。传统的变电站,工作人员对保护设备进行检修、调试时,如果安全措施没有做好,容易造成装置损坏。如今使用光纤,就可以规避这种风险,也可以减少成本。

  在实际操作中,变电站综合楼里一人多高的控制柜,承担的是线路数据的接收和存储功能。近十排保护综自设备,通过交换机,采集控制柜传输来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和处理,可及时发现线路故障,并作出快速反应切除。此外,工作人员无需再到设备前进行操作,只需在后台电脑上,便可轻松监控线路运行情况,实现远程操作。

  赶工期 提前4个月投运

  为保证送电过程顺利,前日下午开始,工作人员对设备进行最后的巡检,核对保护综自设备相关参数。终于,当天22时30分变电站送电成功。然而,和变电站整个工程建设相比,送电前的紧锣密鼓只是一个小片段。

  泉港区加快推进南山片区基础设施,其中220千伏垄边变工程及配套线路,作为园区必需的公用工程项目之一,建设进度刻不容缓。工程于2013年10月份开工,因园区正处于场地填土阶段,道路、自来水、网络未通。为此,泉州供电公司采取多部大型装载机和运输车,进行工人、水、施工材料大量二次转运等措施。同时,增加班组施工人员,连续加班施工,最高峰时施工人员有150人。由于土建工程基础土方工程量较大,材料转运等机械用量大,为节省工期,增加了机械台班投入。此外,还增加使用塔吊、周转材料投入。

  据介绍,原本建设一座变电站的工期需要13个月,该变电站仅用了10个月,并提前4个月完工投产。(陈斯红 夏鹏程 实习生 李淑凤 通讯员 张迎迎 郭钊平 文/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泉州市泉港区检察院打造廉洁诚信的政商环境
下一条:泉州大开元寺携医生 慰问泉港小脚老人(图)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