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港新闻 > 正文

泉港北管乐器制作老艺人 设工作室免费教学

2013-08-27 08:16 来源:闽南网 0
北管属于泉港,泉港也烫着北管的金字。峰尾镇联岩村的林朱法,为了不让这门传统的技艺消失,他整理出一间小工作室,只要村里有小孩愿意学北管,他都愿意免费教上几曲,包括他半生的技艺。

林朱法目前成为全市唯一会做北管乐器的老艺人
林朱法目前成为全市唯一会做北管乐器的老艺人

当年:家家传唱让他动心

  上世纪50年代,泉港处处是北管乐声,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人会弹奏。林朱法喜欢入夜的感觉:村口的北管乐声传到村尾,没一会儿,村尾的和声又传到了村头,美妙的音乐声在山野间传递,好不妙哉。

  林朱法醉了,萌生了学北管的心。没钱买乐器,他就自己做。后山的竹子,捡来的牛尾,海里钓鱼的丝,简单组合成一把三弦。村里的一名老人见他喜欢,当了他的启蒙老师。

  学艺的过程中,林朱法对北管乐器制作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北管乐器多达10多种,每种乐器组合都能弹奏出不同的美妙声音。可当时本地做乐器的师傅并不多,他就开始边学边做,并到莆田等地取经,还放弃了出海捕鱼等收入较高的工作。

担忧:曾是“黑曲” 辉煌何继?

  如今,林朱法成为全市唯一手工制作北管乐器的传承人,2008年,被泉州市文化局列为泉州北管的市级非遗传承人。

  半个世纪以来,北管在“文革”期间一度被认为“黑曲”而停滞发展,林朱法好不容易留下的一曲旧谱,也在上世纪80年代不慎被偷去。直到改革开放,政府批准成立研究机构和社团,抢救北管音乐,才让其重新走向复兴。

  “没拉过北管乐器的,不知道里面的‘味道’。”林朱法热爱北管,钟情于北管乐器的制作。只是,就跟许多老手艺一样,这种作坊式的收入不足以养家。孩子们有自己的事业,学不专,他也在一天天变老,这些技艺该怎么传承下去?

  林朱法很担心,手艺在他身上,他只能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孩子感兴趣,愿意到他的工作室学一学,唱一唱。

  至少看着7岁的孙女认真学唱的那一刻,他的心得到了些许安慰。

□说汝知影

“天子传音”与南音遥相呼应

  北管又名北曲,是流传于泉州泉港区的一种丝竹音乐,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相传是明清时期江淮一带的民间音乐,通过海上运输、南下盐兵、淮河决堤难民等渠道传入,中国的北管现只分布在泉州,所以又叫泉州北管,与“南管”(南音)并称“南弦北管”。

  北管分为曲和谱两大类,演唱采用“官话”(相当于现代的普通话),其音乐风格既保留江淮一带民歌的明朗优雅,又加入闽南、莆仙音乐的柔婉秀丽,并有遒劲、朴实之个性,享有“天子传音”之美誉。

  它的主奏乐器是京胡、笛子,特色乐器是伬(chi)胡、双清。乐队少则七八人,多则10多人。每逢节庆,北管都要参加化妆,游行、迎神、装阁等活动,乐队前面打着“天子传音”的旗号,与“御前清曲”的南音相辉映,一时蔚为壮观。(本网记者 陈丽娟 谢杨 实习生 林雅萍 通讯员 肖咸强 尤惠艺 文/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海峡都市报博饼赛走进泉港 1岁半男童第一把就摇出状元
下一条:泉港清莲庵再迎爱心人士 师兄们回家一起过团圆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