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港新闻 > 正文

泉港东山村北管基地中断40多年 复办重焕生机

2013-06-08 10:28 来源:泉州晚报 0

复办

40多年后重焕活力

1959年,柳厝区岩山乡人民剧团演职员分流,组成土坑、和平和后龙管区3支专业性的民间文艺队伍,在惠北和莆仙一带的民间戏剧市场享有极高的美誉。上世纪70年代末,东山村白石垵一批老艺人又集资成立了民间管弦乐队,成为远近民俗文化活动中独具魅力的文艺队伍。

上世纪80年代末,东山民间文艺队伍面对多元文化的挑战与冲击,悄然走下历史舞台。但东山人对抢救这些民间文化的呼吁从来没有停止过。2012年年底,一批热心人的呼吁得到泉港区政府和文化部门的重视支持,创办北管基地和管弦乐队工作列入村里的议事日程。2012年12月2日,东山村举办创办北管基地与“天子传音”管弦乐队听证会,最终达成共识:“花再大的代价也要抢救这个宝贵的文化遗产,并传承下去,让下一代人记住人文历史。”

2012年12月初,东山人终于圆了自己的梦,泉港民间北管传承保护基地和“天子传音”民间管弦乐队成立。

传承

爱好者合力演绎

东山村早年民间艺人多,但现在老艺人大多已作古,要传承,人才断层,年轻人习艺寥寥无几。东山村发挥本村司鼓和导演的人才优势,发动本村的年轻人和艺人参加,同时吸纳周边的著名老艺人参与,他们一道追记传统曲谱、编词作曲、演唱培训……

记者了解到,除了一些原有的艺人,新吸纳的成员中有许多“半路出家”的,有不少原本在外打工,因为热爱北管弦乐,加入到这个队伍。可喜的是,这些艺人中有多位年轻人。

刘平文并非民间艺人,但却是众人推举的北管基地和管弦乐队掌门人。成立之初,村委会倾注财力,但资金有限。刘平文带着老艺人奔波于泉港、莆仙一带,先自己掏腰包,购买服装道具和音响设备。艺人们集中排练,他又出资添置炉具、餐具、食品,统一用餐,持续3个多月之久。他的精神深深感动了东山人。

在基地和乐队的复办过程中,许多热心人士纷纷出资出力。一位来自江西的企业家路过东山,闻讯放下2000元作为培训费;东山白石垵村民刘清洪,捐资5000元……

在这方热土,正是有了这些弦友和爱好者,东山人才能继续传承演绎宝贵的北管音乐,崛起了一支独具特色的“天子传音”管弦乐队。(记者 廖培煌 陈起拓 文/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两男撬锁入室盗21万元财物 泉港警方辗转多地擒贼
下一条:泉港一居民家中闲置茶桌 一夜长出39朵菇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