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峰尾地下党支部:“石眠床”上传星火

泉港新闻网   2019-11-06 18:39

  新中国成立之前,艰苦奋斗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中得到充分体现。当时的地下党组织活动十分隐秘,大多在人迹罕至的深山亦或是寺庙里,其中中共峰尾地下党支部活动旧址就在一块临海的礁石上。

  峰尾又称圭峰,自古是泉州府惠安县东北部沿海的海防门户,与崇武镇一样具有重要的军事地位,海岸线长13千米。在这漫长的海岸线边上,有一处不起眼的礁石,却是中共峰尾地下党支部活动旧址。

  刘三泉次子 刘阳光:“这个地方叫石眠床,当时为峰尾地下党活动的地方,主要接受土坑、北海区的任务,来开展工作的。当时这边一片都是海,海水漫上来,只剩下一块石头,好像一张床,所以人家叫它石眠床。”

  1949年7月,中共峰尾地下党支部在峰尾三港成立,刘三泉任书记。作为刘三泉的次子,刘阳光对父亲从事的地下党工作记忆尤深。

  刘阳光:“很多地下党的秘密组织人员、党员、还有秘密的群众,派可靠的过来,我父亲和我说派武工队过来。”

  中共峰尾地下党支部成立后,多次在“石眠床”召开支委会,研究各项工作。

  刘阳光:“党组织布置任务和接受任务都在这里,当时条件比较简陋。因为怕被人家知道在这个地方,各个村的群众也好,党员也好,都在这里接受任务,地点就是这里的石眠床。”

  革命时期条件虽然艰苦,但这并不影响中共峰尾地下党支部开展工作的热情。期间,中共峰尾地下党支部积极开展借枪、借粮和借银元等工作,用于支持革命事业。

  此外,中共峰尾地下党支部还积极发展地下党员,配合革命形势进行舆论宣传,广泛传播革命火种。在刘阳光家中,仍收藏着一份峰尾支部群众关系人名单,白纸虽已泛黄,但上面的名字依旧清晰可辨。

  刘阳光:“发展其他的底下党员和可靠的群众,我有一份名单在这里,支持革命的发动。”

  如今,峰尾诚峰渔港已是国家一级渔港,海水退却,当年依海而立的“石眠床”前已是一片黄土,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但革命星火从这里燎原,值得我们每一个人铭记。(记者 陈博杰)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泉州市文物保护中心与埃及亚历山大文物局签
  • 看见惠安|世界石雕惠安造
  • 我在南安筑“芯”城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