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文化活力 助推乡村振兴

泉州晚报   2019-08-15 11:54

  以文化促振兴,是泉港区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抓手。该区通过深挖文化资源,厚植乡村底蕴,激发乡村活力,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支柱和文化滋养,文化“软实力”成为了乡村振兴的“硬支撑”。

强化文化筑基 厚植乡村底蕴

  连日来,泉港文化中心一角不断传出袅袅弦乐。数十名中小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练习北管,传承传统文化。

  “每年暑假和开学期间周末,北管传承保护中心都会组织开展公益培训班,吸引数百名学生报名参加。”泉港北管传承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公益传承活动开展于2015年,设有唱腔、管乐、弦乐、弹拨和打击乐等课程。

  文化繁荣是乡村振兴的根基和灵魂。积极推进北管文化传承,是泉港以文化为载体,带动乡村振兴的一个生动写照。据了解,该区围绕创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城市,实施传统工艺振兴、传统民居保护、非遗传承、传统习俗展示和历史名人文化品牌等5大工程,深入挖掘中国北管音乐、海港、海盐、水密隔舱福船等4个“国字号”文化之乡内涵,加强非遗活态传承,彰显乡村文化魅力。目前,全区已征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点30多个,建立非遗传承基地10个、展示点52个、传习所4个。

  同时,传承民俗文化,梳理和萃取区内民俗人文内涵,结合南音、北管、打正鼓、七星灯、舞龙等浓郁乡土特色的民俗表演,持续深化“一镇一品、一村一韵”品牌特色乡村文化,打造鸠林迴龙灯、樟脚板龙灯、“圭峰之春”文艺晚会、坑仔底“逗新娘”、沙格赛龙舟等一批传统民俗品牌。

  泉港还不断推进公共服务,积极打造群众新的精神文化休闲场所。目前,共开展各项文化活动200多场次,建成历史名人进文化休闲空间示范点3个、综合文化站7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91个、“百姓书房”15个、乡村文明礼堂4个。

深化精神铸魂 引领乡村风尚

  为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近日,泉港区后龙镇积极整合现有资源,建设栖霞社区和后墘村两个村级家宴中心试点,为群众提供办理各类宴席的场所,规范引导村民群众简办家宴。

  据悉,泉港区将农村家宴中心建设纳入2019年民办实事项目,在全区7个镇街建设14个农村家宴中心试点,预计在今年年底前全部建成并完成验收投入使用。泉港区通过打造家门口的家宴中心,让村民真正享受到政策福利,实现“省钱、省时、省心”,促进喜事简办,助推移风易俗工作。

  为引领乡村新风尚,泉港大力推进移风易俗,成立“企业家移风易俗劝导队”,引导136名企业家简办婚丧喜庆,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目前,共开展主题讲座等移风易俗各类活动100多场,培育移风易俗典型示范村14个。

  该区还组建区镇两级业余讲师团、农民讲师团、异地商会宣讲和文艺宣传、渔船渔排等新思想宣讲小分队110支,推动各领域、各战线、各行业全面兴起“大学习”热潮。2019年来,共开展“百支千场万人”大宣讲活动400多场次,直接受众近5万人次。

  泉港突出家风引导,发挥家庭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引导作用,举办家风与乡村文化振兴研讨会,深入挖掘区内优秀家风家训,扎实推进东张村祖训家风油画墙、黄素石楼新二十四孝家风墙、后墘村油画墙等20多个文化长廊建设。

优化产业引领 激发乡村活力

  近年来,泉港土坑村围绕建设休闲娱乐、观光旅游及港市遗址于一体的历史文化名村为目标,以古建筑群资源为依托,对村内基础资源进行整合、定位,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适度开发,乡村旅游特色村创建取得初步成效。

  “到目前为止,土坑已经投资了1.28亿元,建设了后龙中心小学和游客集散中心,修缮了道路,景观改造还有绿化、卫生整治、污水管网、自来水管网,还修缮了12栋古大厝。”土坑村党支部书记陈振珠说。

  土坑村乡村旅游的发展,是泉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的重要支点。

  泉港注重实施项目带动,投资8.46亿元建设惠屿交通码头和沙滩整治工程、海丝土坑村海商聚落文化旅游、峰尾古城启航酒店等一批重大项目,成为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该区培育红运当头、维真工艺、大福古船模、涂岭红茶等一批具有“泉港特色”的“专、精、特”乡村文化品牌企业,带动乡村产业振兴,有效增加村集体、村民收入。

  此外,深入实施“文化旅游发展年”活动,推动全域文化旅游创新提升发展,重点打造泉港综合社会福利中心和一批省级养生旅游休闲基地、露营公园。黄田溪漂流、金钟潭生态旅游等一批乡村文旅项目通过市场化、产业化运作,带动村民实现脱贫致富。(庄国辉 钟鸣 李海宏)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安溪县蓝田乡:开展体验式教学 推动主题教
  • 金埭头 银岑兜 因华侨而远近闻名的村庄
  • 晋江市领导到陈埭镇检查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