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全域“帮带链” 筑牢基层“桥头堡”

泉州晚报   2019-06-12 09:40

  近年来,泉港区围绕建强乡村振兴“领头雁”队伍,坚持问题导向,探索创新了“跨村联带”“村支书导师团”“跨县联创”等全域“帮带链”模式,有效解决辖区部分基层组织薄弱,班子战斗力不强等瓶颈问题,为打造引领乡村振兴的村干部“雁阵”打下坚实基础。

  近日,笔者来到泉港区峰尾镇上楼村村部,几名村干部在各自的办公桌前忙得不亦乐乎,他们有的在翻阅材料,有的在电脑前录入表格,有的打电话跟群众核实信息……“等溪边这段道路硬化之后,我们村的所有道路硬化工作就全部完成了。”在该村党建主题公园内,村支书林琼顺正在查看村道硬化施工进度。在上楼村,村干部倾心为民、积极履职的身影经常可以看见。

  近年来,上楼村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努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对生活的满足感、幸福感不断增强。对于村里未来的发展方向,林琼顺更是胸有成竹。

  然而,在2015年前,这个村的情况却令人担忧。由于资源有限和历史原因等多方面因素,上楼村是集体收入基本为零的“空壳村”,各项开支都靠上级政府的资金拨付。村党组织软弱涣散、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让刚上任的村支书林琼顺忧心忡忡。

  村级一把手是基层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头雁”,如何尽快摆脱村里这种落后现状,让村民过上好日子,成了林琼顺心中的一块顽石。

  转机出现在2015年。这一年,泉港在全区推广“跨村联带”农村区域化党建新模式,以地域、亲缘、文化等为联结点,将班子坚强有力、经济发展较好的农村党组织与周边2—3个软弱涣散农村党组织结对,组建联村党总支,让先进村优秀带头人兼任联村书记,推动强村与弱村干部共育,帮助软弱涣散党组织重新规划发展方向、挖掘资源优势、争取项目资金,做到联村经济发展“齐步走”。

  为此,该区在7个镇(街道)各成立了一个至两个的联村党总支。作为后进村的上楼村与该镇的峥嵘村、诚峰村成立了诚峰联村党总支。

  通过联村党总支和村班子的集体努力,几年来,该村先后完成村级道路拓宽硬化2000多米,同步完成2000多米污水管道埋设,并建设投用75吨污水净化池一座,投入300多万建设上楼村党建主题公园,建设完成60千伏光伏发电项目,每年村集体增收3万元以上,先后获得“全市环境卫生工作先进村”、市级“生活污水治理示范村”和省、市“美丽乡村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上楼村的成功蜕变,正是泉港区创新组织设置,通过强弱村捆绑、优势互补,建立“1+N”结对帮带制度,推行“跨村联带”模式的成功案例之一。截至目前,该区已成立15个联村党总支,覆盖38个村(社区),联村类型涉及美丽乡村、现代设施农业、项目安征迁、小城镇建设、社区治理等8个领域,培育村主干130多人次,带动28个薄弱村、软弱涣散村转化升级。

  2017年10月,泉港在“跨村联带”模式的成功经验上,突破联村党总支书记人选难物色、被带村执行力不强等难点,打破镇域界限,构建“跨镇联导”平台,推行“村支书导师团”模式,打造“跨村联带”升级版。

  通过遴选聘任辖区12名政治素质过硬、工作经验丰富、实绩突出的村主干作为导师,组成“村支书导师团”挂钩联系14个村(社区),通过定向结对、创设“导师论坛”“雏雁”异地挂职等载体,引导村干部相传相帮、互学互促、双向提升。

  截至目前,该区已开展村干部异地挂职活动5批次,60名挂钩村干部接受锻炼;开展导师在现场、巡回宣讲、导师论坛等79场次,帮助解决村干部推进工作问题120多个。

  此外,该区还立足与莆田市仙游县交界处“地域相邻、语言相通、文化相融”等特点,将“跨村联带”工作范畴从“跨村”“跨镇”延伸到“跨县”,通过互派村支书导师、边际党建指导员、乡村振兴联络员,引导带动边际村抱团取暖、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实现弱势突围,强强联合。目前,两地“联创联带”已覆盖4个镇、12个村,互派“一师两员”36名,共寻共育优秀村级后备力量20多名,推动种养殖、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31个共建项目落地见效。(林弘梫 刘建荣)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安溪县蓝田乡:开展体验式教学 推动主题教
  • 金埭头 银岑兜 因华侨而远近闻名的村庄
  • 晋江市领导到陈埭镇检查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