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港新闻 > 正文

泉港脸谱:“樟脚豆皮技艺师”陆宝春

2016-03-08 11:20 来源:泉港新闻网 0

  涂岭镇樟脚农家手工豆皮制作,起源于清朝,以家族式传承下来。今天的泉港脸谱我们带您认识樟脚一位豆皮制作师傅陆宝春。

  陆宝春,涂岭镇樟脚村人,今年58岁,从1982年开始接过父辈的衣钵,做起了樟脚豆皮的营生。

  陆宝春:“这是上代传下来的,以前有多少年的历史我不清楚,我做了35年。”

  35年的光阴改变了陆宝春的容貌,也沉淀了他制作樟脚豆皮的技艺。

  陆宝春:“早上4点起来,晚上6点收工。正常都是这样,要不来不及。如果要快的话,可以,但是不纯正,速度快是可以,但是味道不同,不纯正。”

  慢工出细活,制作豆皮那是靠天吃饭,急不得。要是雨天或是南风天,太潮湿,豆皮晾不干,只能停工。但凡晴天,老陆每天都需要在这间简易的手工坊里呆上14个小时,而且需要一直站着才能拉制豆皮。老陆透露,拉制豆皮工艺并不复杂,但对豆浆温度火候掌握必须恰到好处。上锅后,浆水温度控制关系到豆皮制作的成败,温度高了,结不了皮,低了又会结成块状。而这当中老陆靠的是30多年的经验。顾客看中也是他的传统制作手艺。

  陆宝春:“以前销量是5、6、7月比较好销,平时不好销,现在不一样,去年(经过宣传)不同了,每个月都几乎不够卖。”

  在涂岭镇政府和村里的帮助下,老陆家的豆皮快速走出来涂岭深山,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樟脚豆皮”美食。

  陆宝春:“头发都白了,没法做了,给年轻人做,我力不从心了。儿子打工,不要学这……我们家族这个手艺到我这代算到头了,别人家我是不知道。”

  但这种明清时期传承下来的老手艺依然慢慢在萎缩,鼎盛时,家家户户都在做的樟脚豆皮,现在村里只剩两三家还在坚持,对此,老陆在坚持,也在期待着传统技艺的又一春。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泉港:电子商务发展“有红利”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