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泉州倒塌两骑楼产权人近百名 海都嘉宾把脉老旧骑楼

2015-08-14 07:56 来源:闽南网 0
泉州中山老旧骑楼因产权相对复杂、翻修难等原因,安全隐患存在已久

附近部分骑楼也成为危房

附近部分骑楼也成为危房

  【房主】

  翻建申请遇阻 得先厘清房屋产权

  “每当刮风下雨,我们都要提前到现场走访查看,做相应的安全提醒。”新桥社区郭书记介绍,中山路是老街区,产权十分复杂,目前申请翻建的厝边并不多。

  翻建比较顺利的,是中山南路13号房主林先生,他7年前买下这栋骑楼房屋,并到公证处做了产权公证,紧接着申请危房翻修,将骑楼及屋内的木梁和承重柱,改成水泥结构。前天事故发生时震动较大,但林先生家的骑楼纹丝不动。

  前天下午,7号、9号骑楼的房主之一、今年60多岁的蒋韵通,就带着房契等资料到现场,打算申请翻修。但麻烦的是,蒋阿伯并非唯一产权人。新桥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这栋房产是蒋韵通叔公的,蒋家子孙后代近100人,对涉事房产都有继承份额。

  “也就是说,蒋韵通要申请翻建,得经过这100来个房主一一同意,答应房产让他代管。”郭书记对此也很头痛,“社区也很尴尬,我们没有这个权限,只能眼看房子坍塌,平时尽职查看、提醒。但房子塌了,出了事故,造成伤亡,社区却逃不了责任。”他呼吁,希望相关部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程序上能够灵活些,不要抓得太死板,哪怕不改变房子的产权,只批准翻建,也可避免不必要的危险。

  据介绍,蒋阿伯昨天已经开始联系其他房主,争取各房主关于申请危房翻修的意见。

  【观点】

  泉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王伟明

  新业态推动转型 提升业主维修意愿

  泉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王伟明认为,泉州打造“海上丝绸之路”品牌,若没有历史文化街区作为依托,何谈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在国际上要打响知名度,大家来泉州想看的就是这些史迹。

  中山路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突显的是商业功能,在上世纪90年代很繁华,如今入夜后却非常冷清萧条。商业功能衰退、客流不足、商户收入减少,直接影响业主保护、维修的意愿。

  王伟明认为,为了解决维修经费不足的问题,可以由政府牵头,设立一个公益性的基金会。这点建议是对建筑安全而言,更根本的做法是提振中山路自身的“造血功能”。他建议,政府可以帮助规划中山路的新业态,推动转型升级,比如可以将其中一段改造为步行街,引入民宿、酒吧、咖啡等面向游客的业态,策划观光节等。

  泉州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出宝阳

  成立专门机构 理顺三种关系

  只在审核业主提交的翻修方案时,才需要经过泉州市文广新局这一关。

  泉州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出宝阳认为,中山路极具保护价值,而且福州、厦门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学习。比如福州三坊七巷保护利用,由政府投入大量资金,通过成立机构运作管理,处理街区复杂的产权、日常维修和物业管理等;厦门中山路至少也有10年以上的时间,有专门的单位负责设施日常维护和商业经营管理,加上中山路到码头一带客流量大,整条街的商业氛围越做越好。

  而解决老街维修的方式无非三种。他介绍,业主有能力维修的,可以通过政府简化审批手续来推动;第二种情况是业主完全无能力修缮的,由政府收购,今后修缮使用就不再与业主相关;第三种情况是业主有部分修缮能力,政府介入洽谈,按投入比例折算为股权,今后的收益按比例分配。

  泉州历史文化遗迹丰富,他希望能有老街区作为步行街试点,发展为文化夜市,融入非遗展示、美食和文化创意的元素,让古城活起来。(海都记者 韩影 吴月芳 吕波 文/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泉州曝光又一批车违停被抓拍 看看有你的车吗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