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迪罗”过后有序“善后” 泉州生产生活基本恢复
受今年第13号台风“苏迪罗”影响,泉州市各地出现不同程度的灾情。连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灾后重建工作,要求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分类指导,组织广大群众积极开展生产生活自救,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7日晚,“苏迪罗”开始影响泉州市,持续的风雨造成一些地方树木倒伏、广告牌掉落、电线杆倒地、房屋工棚倒塌、电力通讯线路中断等,其中德化、泉港、永春等地受灾情况相对严重。
台风远去之后,各县(市、区)在确保安全情况下,组织避灾点群众有序回迁,并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点的巡查、监测,严防山体滑坡。抓紧修复各类水毁工程,对水利工程特别是堤防、库坝、水闸等关键部位进行全面检查,制定修复方案,对部分一时难以修复的水利工程采取临时加固措施。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灾区,指导农民洗苗扶苗、复耕复种。
各部门各司其职,确保生产生活秩序尽快恢复。公路部门开展一系列“善后”工作,德化清理溜方2117立方米,路面积泥、水沟树枝树叶约6吨,修复塌方处,让群众出行更方便安全。供电部门投入大批抢险队伍,保供电畅通。晋江供电公司出动560人次、抢修车辆185台次,受台风影响群众基本恢复供电。德化供电公司投入抢修队伍12支,657余人次参与应急抢修,所有受损电网设备已全部修复并恢复送电。建设部门全力消除城区部分低洼地段的内涝灾害,并加大对在建工地的巡查力度。
目前,各地生产生活基本恢复正常。据气象部门预报,今明两天泉州市仍将是持续阵雨天气,午后应重点防范雷雨天气。需要注意的是,我市部分乡镇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等级较高,有关部门要注意防范泥石流山体滑坡以及城乡积涝等次生灾害。(记者 许雅玲 通讯员 张圆圆 姚德纯 姚煜娟)
灾后自救 恢复生产
连日来,泉州市各地干部和群众积极开展灾后自救,抢修因台风“苏迪罗”受损的渔船渔排、农业大棚、倒伏树木、电力设备、倒塌房屋等,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生产秩序。
市区两千多株树木风中折损
泉州晚报报道,记者从市园林管理局了解到,受台风“苏迪罗”影响,中心市区道路绿地及内沟河绿地等受台风破坏树木共2040多株,目前中心市区倒伏、断折树木的扶植、断枝修剪、垃圾清理工作已基本完成。
本次台风来临前,泉州市已提前完成中心市区管辖道路、绿地乔木疏枝的修剪工作。台风期间,道路绿化砍伐队伍和抢险队救灾人员24小时待命,开展防汛抗台安全检查,提前做好行道树的排查修剪和护树架的维修加固,及时支撑扶正倒伏树木,清理死树。
台风期间,市园林局出动抢险300多人次、各类机械作业车辆30辆上路巡查排险抢险,分组现场处理。经过近24小时的努力,中心市区倒伏、断折树木的扶植、断枝修剪、垃圾清理工作基本完成。
永春:抢修受损大棚
受台风袭击,永春县绿丰食用菌专业合作社20多亩的大棚损毁严重。目前正值灵芝、平菇生产旺季,11日,该合作社组织人员抢修维护大棚,以尽快投入生产,挽回损失。 (记者 吴志明 通讯员 姚德纯 林碧城 摄)
泉港:清理倒伏树枝
连日来,在国道324线泉港段,抢险人员冒雨清理倒伏树枝和破损广告牌等障碍物。台风“苏迪罗”过后,泉港积极开展生产自救,组织人员对各路段受灾情况进行排查,及时修缮清理受损的道路、绿化带、电力通信设施,迅速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记者 吴志明 通讯员 庄子瑜 刘泽阳 摄)
惠安: 修补大棚清水道 盼望灾后好收成
惠安东岭的宏杰农业合作社工人忙着整修大棚
“这两天忙着补搭大棚薄膜、疏通水渠。”昨日下午,位于惠安县东岭镇许山头村的惠安县宏杰农业合作社田地里,工人们趁着雨歇修补受灾处。
宏杰农业合作社有100多亩、200个大棚的西瓜田,在“苏迪罗”袭来时,大棚受损,有的被吹垮,有的破损严重。昨天天气放晴期间,合作社便组织工人开始整修,修补破损较小的大棚薄膜,而那些几乎被吹掀破裂的薄膜,则进行更换。台风中,西瓜田的水渠有的堵塞了,工人们也一并进行清理疏通,以防雨水漫进瓜田。瓜田内的一些西瓜这两天偶见阳光后,开始腐烂,“必须连瓜带藤都拔除清理掉。”合作社负责人陈先生和吴先生介绍说,估计要全部整修完,得耗费一星期左右。
在惠安黄塘镇三增无公害农业基地,农场人员陈增辉和其他工人,已连续工作了两天,整理被风刮掀的大棚门和大棚顶。陈增辉说,有破损的薄膜都要更换掉,否则大棚就白搭了,要赶在这个月中旬准备翻整土地育苗,工作量还是很大。尽管这两天不时下雨,他们也都是赶时间在作业,“这次台风的损失看能不能用以后的收成弥补一点。”(记者 廖培煌 实习生 庄玮瑜 周雯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