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鼓励周五放半天假 泉州多行业员工聊假期
新浪昨日民调显示,82.7%的网友认为休短假可行 杰清/制图
□焦点
休假如何不“假”休?
休假制度“破冰”,但如何落实还有待考验
有假难休?假期时间死板?假日出游“人山人海”?多年来,“休假的烦恼”困扰上班族。
昨日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首次将带薪休假、错峰休假、“2.5天小短假”一并提出,顿时引发舆论热议,被誉为是休假制度的“破冰”。那么,这“三假”如何落实到位,又怎样考验着单位、企业的“调假智慧”?
“2.5天小短假”: 如何避免 “画饼充饥”?
一度引发猜测的“2.5天弹性作息”11日水落石出。
然而,记者采访发现,在“工作前途考量”与“请假成本”叠加之下,一些上班族仍有顾虑。一些民众还担心,周五休假“弹性”,是否意味彼时加班“有理”?
广东财经大学旅游管理与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张伟强教授说:“要让小短假落到实处,首先需要对多出来的0.5天假期给予界定,如果定义为占用了工作时间,那么怎样去补,就要有明确政策。”
错峰休假:
怎样突出
“量身订制”?
携程网今年发布的《2015中国游客旅游度假意愿报告》显示,81%的用户希望避开公共假期,错峰出游。去年北京人的“APEC假”令不少外地人羡慕,而此次意见提出的“错峰休假”让这种“意外之喜”成为可能。
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副教授杜炜指出,落实错峰休假首先要合理安排和调整休假制度,要在保证国庆、元旦等传统重要假期基础上,结合南北方、少数民族特色,适当调整假日品种;其次是在带薪休假制度相对完善的前提下,可拆分现有的长假,分解成多个与民族节日相契合的“小长假”。
带薪休假:
私企如何“攻坚”?
新华网最新调查显示,七成多网民过去3年内没有享受过带薪休假。没休成假的原因中,“想休不敢休”“想休没时间休”“担心休假会影响前途”三项的占比达到一半多。
然而,另外一个问题更值得深思: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队相关调查数据显示,过去3年内,当地行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八成以上职工能够享受带薪休假;内资私营企业三年内享受过带薪休假的职工比例不足半数,小微私营企业多数没有落实带薪休假。这种现象,在全国各地并不鲜见。
专家指出,带薪休假在我国从制度层面已经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全面落实,这需要用工单位、劳动监察部门、工会和员工等多方面加力。(新华 法晚 北晚 中新)
观点碰撞
“半天”
撬动大产业
在我国,旅游业是潜力巨大的新兴产业,具有庞大的消费群体,是一块诱人的大蛋糕。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政府创新“周五下午+周末”等休假方式,可谓一举多得。一方面,将释放周末旅游休闲的消费活力,扩大内需的同时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将丰富百姓的休假方式,使休假计划多样化、立体化,有效缓解“黄金周”变“黄金粥”的出行压力,提升百姓幸福指数。
不要小瞧多出来的“半天”,更富弹性的休假方式、更多有创意的休假组合将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满足民众休闲期待。把这项利民好政策尽快从文件落到实处,一定能为“旅游引擎”贡献更多推动力。(新华)
小短假
难“解渴”
“小长假对补充休闲体系以及增加假日形式有好处,但对拉动境内外旅游作用有限。”北京旅游学会副秘书长刘思敏告诉记者,2.5天小短假仅供人们在城市周边休闲,也不能让人们进行一趟国内或者出境旅游。虽然现在飞机和高铁比较发达,对于大部分普通上班族来说,较高的交通成本让旅游者希望一次出行能多玩几天,而不是飞到香港吃顿早茶就回来。2.5天休假对于旅游没有拉动作用。
刘思敏认为,我国缺乏长假是公众幸福感提升和旅游发展的瓶颈。异地工作人群探亲的需求,长途旅行看世界的需求,西部发展靠旅游的需求,都迫切需要国内增加法定长假。他建议,应以法定假期的形式再增加两个7天长假的黄金周,以满足人们的休闲渴望。(北晚)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