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海都“点赞海丝新生代”获赞 网络导演张俊扬的故事上头条

2015-07-30 10:03 来源:闽南网 0

  闽南网7月30日讯 泉州建设海丝先行区,从来都不缺新生代的身影。上周四,本报与泉州市委宣传部携手,启动泉州建设21世纪海丝先行区特别策划·第五季——《逐梦扬帆 点赞海丝新生代》策划,首期见报的泉州五中17岁少女黄颖,以泉州年轻一代的视角,展现泉州独特的文化色彩。

张俊扬的报道,百度搜索结果达64.8万个

张俊扬的报道,百度搜索结果达64.8万个

人民网、新华网等各大网站用图片头条转载本报25日A1版报道

人民网、新华网等各大网站用图片头条转载本报25日A1版报道

  《小颖看泉州》的故事一经见报,立刻引发关注。随后,本报又陆续推出了5个和小颖一样热衷泉州海丝文化推广的“后生家”:有用镜头记录泉州历史文化的青年导演,有将闽南语讲古带进现代咖啡厅的安溪小伙,也有将拍胸舞跳到浙江高校大舞台的石狮小伙,还有90后小夫妻把永春篾香传往世界的雄心壮志,他们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泉州文化的热爱,也引起了泉州很多不同年龄段的读者的大讨论。

  “不好意思,不小心占据了今天各大媒体的头条!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中国新闻网、中国网、搜狐、网易……谢谢‘娘家’海峡都市报!”7月25日,张俊扬用工作室的公众微信号,推送了一条“他今天上了各大媒体A1版头条,泉州人转起来”,大大自宣了一把,点击量很快过千。

  海都记者查询发现,各大媒体和网站的标题,大多数是“90后网络导演18岁首拍泉州,镜头里都是古城新事”,而且都用了本报摄影记者精心打造的图片,非常醒目;百度搜索“90后网络导演18岁首拍泉州”,有64万多个结果,都是源于本报的转载,部分网友还留言“年轻人在关注,文化才会更鲜活”“用年轻人的方式,看古老的文化,挺有意思”等评论。

  张俊扬说:“我对海都报做这样一个《点赞海丝新生代》策划,非常认同。没想到会这么重视,用了一整个版报道!”张俊扬说,拿到报纸后,他吃了一惊,报道充分体现了他几年来对泉州的镜头情感表达;这也激励了他,未来还会用更多时间来述说这座城市,把这座城市用镜头的方式记录下来,让子子孙孙看下去、传开去。

  在张俊扬看来,海都一点赞,各大网站就给了首页、头条,“可能还是因为这样的表达方式比较与众不同,特别是把古城和新事结合,各大媒体还是比较关注泉州的,只看有没有好的方法,或者说新颖的形式去表达、去传播。”他希望有更多的90后,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对泉州的爱,“泉州,是大家都不会忘记的根”。

  □声音

  泉州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出宝阳:

  不错,年轻人喜欢的文化才充满生机与活力。泉州的传统文化非常有闽南特色,能够流传千百年,除了其本身有较强的生命力外,也离不开广大年轻一代的广泛参与。看到这么多年轻人身体力行地投身闽南文化传播,这是特别喜闻乐见的事!

  1994年生大三学生晓凡:

  偶然在海峡都市报上看到“浙江高校拍起拍胸舞”邱超富的故事后,我对故事的主人公感到非常惊奇和佩服,他在异乡竟然能够以这样的方式推广闽南文化!于是便开始关注“海丝新生代”这一系列的报道,也去翻往期的报纸。看到这么多同龄人在执著地做这些事情,我受到很大的触动,或许我也可以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中去!

  1991年生传媒公司职员米拉:

  我看到这种报道会觉得很接地气,因为感觉只要在自己喜欢的领域上做出成就,就能够得到认可。这种报道还蛮符合“全民创客”这个社会潮流的,会让年轻人保持冲动和干劲,是一种精神上的鼓舞。(海都记者 刘淑清 徐锡思 实习生 曾凯迪 梁帅帅)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泉州市夏季消防检查整改火患4631处 责令“三停”67家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