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蟳埔黄氏百年蚵壳厝昨被拆除 将改造成仿古建筑
将建成混凝土结构仿古建筑
黄德生说,在祖厝拆除之前,常有游客来拍照。前几天,海都报报道了祖厝要拆的消息后,游客突然就多了起来,很多人还在墙体周围捡蚵壳,想拿回去做纪念。他说,现在拆掉后,唯一能做的就是收集好这些蚵壳,让其在改造后的房子中,继续留存。
陈女士是个摄影发烧友,听闻蚵壳厝要被拆的消息,一大早就赶到现场。看着蚵壳制成的墙体倒塌,她不顾危险,跑到废墟之中去拍摄。“这些蚵壳好厚好大,拆掉了真的太可惜了!”
惠安的建筑师傅孙进明,主要负责此次改造工程。他介绍,老宅拆掉后,会尽量按照原来的规格建成仿古建筑,建设的图纸已经出来了,但是和原来的土木建筑不一样,房子的主体是混凝土结构的。整个工程大概需要5个月的时间,预计在11月份能够全部完成。
听闻动工消息 部门出面喊暂停
得知蚵壳厝昨天早上要拆除,泉州市城乡规划局的工作人员,立即联系了街道、社区等相关工作人员,希望他们能够通过口头劝导,暂停动工。记者联系了蟳埔社区黄副书记获悉,当日上午接到消息后,就拨打电话和黄氏族亲成员进行协商,但介入时蚵壳厝已经被拆得差不多了。
丰泽区文体旅游新闻出版局副局长郑剑文,经常与蟳埔社区的蚵壳厝打交道。他表示,近年来蚵壳厝在悄然减少,目前所剩已不足20座,而且大部分十分破败,有的仅剩一面残垣断壁。昨天,听闻这栋260平方米的蚵壳厝动工拆了,他说了简短的八个字:“一声长叹,十分无奈!”
石锅辣语
谁是压倒蚵壳厝的
最后一根稻草?
百年蚵壳厝终于还是被拆了,痛心之余,我们不禁要问,谁是压倒它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们先来梳理这座百年蚵壳厝的关系网:黄氏族人是其历代居住者、维护者,也是最后的拆除者;因为闽南特色古民居的身份,它还有大量粉丝,如摄影爱好者、游客等;又属于公式埔传统街区保护区,有关专家、相关部门人员、政府决策者等也影响着它的命运。
粉丝是蚵壳厝的拥护者,蚵壳厝被拆,他们是“惋惜、心痛”的。而黄氏族人也说“心痛”,拆除重建是“不得已的决定”。原来,在前几年就听说划定了规划保护区,以为老宅有救了,但是观望了两三年未果,只好拆了。
这个说法在海都直通车座谈会上也得到印证,早在2012年,当地就已做好了保护规划区,“但规划的执行因为资金等各种原因,到现在仍然搁浅”。
综合以上来看,因为规划保护执行不到位,百年蚵壳厝终究没能起死回生。我们担忧的是,还有最后不到20座的蚵壳厝,能否转危为安?压倒百年蚵壳厝的最后一根稻草,能否变成救命的稻草?(海都记者 刘淑清 田米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