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十大行动建设海丝先行区 海都记者带你抢鲜看
行动6:金融创新
争取国家“丝路基金”设立泉州海丝先行区子基金,支持泉州建设;探索设立海丝“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基金,设立“伊斯兰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基金,向上争取给予专项外汇额度支持,扶持泉州实体经济项目。推动金融机构和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支持民企走出去丝路专项基金。
此外,泉州市企业投融资服务平台、石狮市金融文化服务中心、晋江金融广场等,也都已经完成了前期工作。
行动7:发挥侨力
从2014年起,在泉州发起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侨商、民商大会,发表“泉州宣言”,设立海丝侨商民商总部。
南洋华裔族群寻根谒祖综合服务平台,正在策划和细化建设方案。其中,在对泉州各机构现有收藏族谱进行摸底调查、集中整理,面向全市大范围征集,努力将泉州百家姓族谱全部征齐,依托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打造功能强大的海内外寻根寻亲互动平台。
行动8:现代海洋城市
目前,国家海洋局、省政府已经同意,将中国海洋产权交易中心落户泉州。依托这个主体项目,将配套海洋文化教育培训、创业孵化、两岸海洋合作交流、海洋历史博物馆展示等基地。
海丝国际会议中心,市规划局和台商区管委会正在共同开展前期研究。结合“一湾两江”景观整治,规划在洛阳江沿岸建设3~5万平方米的国际会议中心,作为湾区标志性建筑,满足“一带一路国际论坛”永久会址和21世纪海丝城市联盟的会议需要。
此外,晋江深沪湾渔人码头,占地255亩,打造现代渔业和休闲、旅游、观光等有机结合的滨海特色旅游,力争2018年建成。
行动9:文化旅游合作
由文化部、省政府主办,省文化厅、泉州市政府承办的第14届亚洲艺术节,将于2015年11月8日至15日在泉州举办。
中国海丝国际文化交流展示中心,选址后渚港区,目前土地规划已经预留,力争能够在今年立项,将整合海交馆、华侨历史博物馆等资源,立足建成国家级的规格,跻身世界同类博物馆的前列。
海丝精品文化旅游线路,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策划:泉州古城精品游,海上丝路史迹游、泉州滨海风光游、泉州绿色生态游、泉州宗教朝圣游、泉州名人史迹游等。此外,北起洛阳桥,沿江滨路到丰州古镇,将从今年开始进行改造提升,串联沿线海丝景点、文化遗址,建成海丝文化旅游大道。
行动10:人才培养和往来
从今年开始,每年将筛选一批涉外律师、涉外公证员作为专业人才培养对象,送到香港进行为期半年的学习培训;每年筛选确定一批专业法律服务人才,到台湾学习交流,开拓涉外法律服务领域。
港口建设也需要人才,今年开始将启动批次培养,每年的目标是2~3名领军人才,5~10名高级专家,熟悉港口建设和生产经营的业务骨干200名。(海都记者 徐锡思)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