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11位摄影家重走海丝路归来 分享非洲之旅追忆往昔辉煌

2015-06-03 09:26 来源:闽南网 0

  闽南网6月3日讯 在遥远的非洲肯尼亚和坦桑尼亚,来自中国的青花瓷数百年前装饰了古建筑的穹顶和墓葬;现在,被切割的瓷片被制作成戒面、吊坠、胸针,售卖给游客。昨天,刚刚结束了半个月的“重走海丝路”第一站行程,探访团总顾问、华光学院终身名誉院长、北京电影学院杨恩璞教授和海都记者分享了此行的感受。

在肯尼亚马林迪,阿拉伯贵族墓柱子上还遗留着五六百年前的中国青花瓷瓷盘

在肯尼亚马林迪,阿拉伯贵族墓柱子上

还遗留着五六百年前的中国青花瓷瓷盘(华光供图)

  5月17日上午,“重走海丝路·再创新辉煌”活动启动仪式在泉州九日山下举行,活动模仿古代泉州九日山的祈风仪式表演助阵,唤起人们追忆海上丝绸之路往昔的辉煌。

  两周时间,11名探访团成员从海丝起点泉州出发,乘坐飞机抵达肯尼亚和坦桑尼亚。这是曾在明代郑和航海图上做过标注的地方,也曾有中国航海人和商人到此贸易。探访团的行程走的不是一般的旅游线路,许多非洲的古港已经被废弃,路况不佳。有队员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随车颠簸,在当地就闪了腰,甚至连脑门都磕伤了。

  探访团牵头人华光职业学院董事长吴其萃说,这样“玩命”地搜集海丝素材,接下来将把“海丝起点和终点的拥抱”制作成纪录片,还准备制作画册、举办一次影展。8月份计划“重走海丝路”第二站行程——下西洋。

肯尼亚的“中国大妈”和儿子孙子在看海都海丝特刊

肯尼亚的“中国大妈”和儿子孙子在看海都海丝特刊(华光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肯尼亚拉姆岛有个西由村(音译),探访团在这里有一段“奇遇”。因为要寻找海丝遗迹,当地华人向导带着探访团找到了西由村里著名的“中国大妈”。大妈的肤色比一般的非洲人稍白,五官样貌看起来的确有亚洲人的风格。大妈告诉探访团成员,她的女儿如今在南京医学院学习中医,也学会了中文。

  原来西由村有部分村民自称是中国人的后代,不知何年,在非洲善加岛(音译)海域死里逃生,所以和当地人通婚生活下来。而且这部分村民居住的房屋造型不同于其他村民,也仿佛有些中国元素。

  西由村村民的故事被写进了拉姆岛博物馆,成为中非商贸交往的见证。在拉姆岛,也有大量的青花瓷残片被找到。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馆也了解“中国后裔”在肯尼亚的故事,对他们时有关心。中国驻肯尼亚大使刘显法此次专程接见了从泉州远道而来的探访团成员。海峡都市报为此行专门制作的《30年后 重走海丝路》特刊也被赠送给刘显法大使。(海都记者 吴月芳)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市区指路标志怎么设置 泉州交警邀你来支招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