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海都直通车:关注校园暴力问题 叛逆期如何引导

2015-05-28 09:11 来源:闽南网 0

  闽南网5月28日讯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有关孩子的话题,历来备受各方关注。海都直通车第三期,关注校园暴力问题。我们力图,通过各方的探讨,剖析原因,寻找对策,引导孩子健康学习、和谐成长。

  5月15日下午,安溪凤城中学校外,一女生殴打另一女生,致其耳膜穿孔住院;5月11日晚,晋江磁灶镇张林村晋兴职校,3名老生围殴1名新生,结果被新生刺伤,致1死2伤;今年1月19日,德化三中2名中学女生将1名女同学堵在公厕里,连续打了54个耳光,疑因是情感纠纷……

  这些校园暴力事件,着实让人心生疑问:我们的“花朵”究竟是怎么了?

直通车现场,嘉宾们认为,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学校、家庭、社会缺一不可

直通车现场,嘉宾们认为,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学校、家庭、社会缺一不可

  嘉宾名片

  昨日,就校园暴力问题,本报邀请泉州市教育局执法检查科科长庄严、泉州现代中学分管德育的副校长康培东、福建温陵律师事务所主任肖志云、泉州鲤中派出所民警(辖区多所学校的法制副校长)吴剑雄、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王永梅、泉州九中初二学生家长杨通辉等,进行开放式探讨。

  【原因分析】

  青春叛逆期 要给孩子更多关爱

  杨:我儿子今年初二了,从小就很乖很听话,不过最近进入青春叛逆期了,开始学会顶嘴了,有时大人多问了一句或说话声音稍微大一点,就不耐烦了。感觉儿子越来越不愿跟我们说话了,反而与同学、朋友的关系很好。

  其实,我们也都年轻过,也懂得青春叛逆期就这样,作为家长,你越想征服孩子,孩子就离家长越远。所以我也打算这两年多花点时间,与儿子多坐下来闲聊,多躲在背后默默关注、关心孩子的成长。

  康:校园暴力,说起来产生根源有很多,包括学校教育过分重视分数、成绩,而忽视对孩子的德育教育,也包括现在社会舆论中“暴力文化”内容过多、社会风气戾气过重氛围过浓,还包括家长言行的潜移默化以及独生子女的抗挫力、抗压力较差等因素。这是一种社会现象了,可能是多种原因在左右、影响着校园暴力的发生。需要各方共同给力,单靠学校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王:从我接触的案例来看,我觉得原因有4个:学生间竞争引发的;与同学不相似不受欢迎者,也容易成为受害者;不被关注者,要么容易伤人要么容易受伤害。进入初中阶段,孩子们也进入心理断奶期。也就是说,孩子主观上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见解,但又依赖父母,于是容易出现矛盾心理。其实,这些都是青春期成长必经阶段。

  家长带好头 防止暴力文化泛滥

  庄:学生出现事件性伤害,甚至是暴力事件,大多是由问题少年、留守儿童和辍学学生引发的。

  吴:作为辖区6所学校的法制副校长,我与孩子打交道的机会还是蛮多的。从这些年接触到的一些案例来看,校园暴力现象主要集中发生在初中生阶段,也有部分高中、小学生的。仔细回想,其实起因很多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另外,小孩打架,叫来家长,一张桌子分两头坐,本来想让双方家长协商一下,没想到家长也吵起来甚至打起来了,孩子们都在旁边看着呢。在这样目睹家长吵架环境下成长的小孩,不就刚好浸泡在“暴力文化”的水池里吗?

  肖:家长是最好的老师,一言一行都很重要。见孩子不听话,有的家长凶起来嗓门很大,甚至动手打孩子,这样从小就给孩子灌输了一种理念,那就是靠强大力量就可以欺负别人。另外,作为家长不能老只盯着要给孩子多灌输什么技能和知识,而缺乏德育教育、法律教育。人一旦对道德对法律没有了敬畏,就什么都不怕了,即使犯罪了都不知道自己错了,那才是真正的可怕。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泉州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远程审核监管中心启用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