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购买到放心食品? 部门支招防范伪劣食品
日前,泉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李志生就市民最为关心的食品安全相关问题进行了耐心解答。
问:如何防范伪劣食品?
答:第一,卖价偏低应注意。在一些批发市场、农贸市场上出售的食品非常便宜,有的甚至低于成本出售。如一袋真的婴幼儿奶粉(400克)成本在9元左右,一瓶香油(500克)成本在10元左右,可市场上有的婴幼儿奶粉(400克)仅3—6元/袋,香油(500克)7—8元/瓶,广大消费者对于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的要格外注意。
第二,外观夸张慎选择。颜色、味道夸张的食品要注意。现在市场上有些食品易引起人的食欲,一看就想买。其实这是假象:馒头特白、牛奶特香,可能是添加剂超标的表现;色泽太艳的产品,很可能是人为加入合成色素或发色剂亚硝酸盐;油条特别大,可能添加洗衣粉;手工刀削面、麻辣烫特别香,可能是汤里放了罂粟的缘故。
第三,过分推销要防范。像列宁所说,“在市场上叫嚷得最厉害的人,往往是想把最坏的产品推销出去的人”。如:某一香肠造假分子把各分店过期变质的香肠以非常低的价格买回来,进行二次加工。为了促销,一般香肠厂家给服务员每500克一角钱回扣,而他给2角钱回扣,结果他的香肠很快卖光。
第四,近似易混须弄清。商标、标识、品名、产地近似名牌、容易混淆的食品要注意。有名气的产品卖得快,假冒的产品随之而来。如德州扒鸡是用正宗当年鸡做原料,有的假冒德州扒鸡用的却是下蛋2至3年的鸡做原料,也自称是正宗的德州扒鸡。
第五,“早产”食品有猫腻。节令食品、保质期短的食品要注意。有些食品保质期很短,但由于是节日,需求量又特别大,制假者为了旺季多卖货,就提前备足货量,打上后来的生产日期,坑害消费者。如个别汤圆生产者,从上一年12月份就开始生产汤圆,生产日期一律打上第二年农历正月十二、十三两天的日子,然后送到冷冻库里保存,当旺季到来时就抛出去。消费者以为是最新的产品,但实际上已是冰冻了好几个月的产品了。
问:消费者购买食品时应注意什么?
答:食品安全涉及很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判断食品的优劣往往要靠专业的检测,作为普通消费者,在没有任何专业辅助工具的情况下,购买食品时,总的来说,要坚持“六个不要”。
1.不要购买露天销售的食品
因为各类食品的成分都很复杂,经过日晒、光化、发热分解,会引起内部变化而变质,特别要注意的是露天销售的食品在保质期内也可能发生变质。
2.不要购买包装标识内容不全的食品
国家《食品卫生法》和《食品标签通用标准》规定:“食品包装上应清楚地印上品名、厂名、厂址、生产日期(批号或代号)、规格、配方或主要成分、保质期、食用方法或使用方法等内容。”标识内容不全、不清楚者,质量无保障。检验合格出厂的定型包装食品,一般不会出现以上情况,因此包装标识内容不全的食品不宜购买。
3.不要购买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
感官性状异常是指变味、变色、沉淀、混浊、杂质、絮状物、发霉、生虫、结块、异物、酸败、发黏、返砂、腐败变质等现象。无论哪种食品,都有各自应有的色、香、味、型,产品感观不合格都是变质的表现。
4.不要购买伪劣假冒、掺杂使假的食品
伪劣假冒、掺杂使假的食品在现实中比较难以用感观辨别,但我们可以通过购买品牌食品、名牌食品,不买无商牌、不熟悉品牌的食品或到管理相对规范的超市购买食品来避免买到伪劣假冒、掺杂使假的食品。
5.不要购买经营条件差的食品
无证或露天经营而无防蝇防尘设施、无食品专用器具等的摊点,其食品极易受到污染,直接影响消费者健康。
6.不要买过期食品
各类新鲜食品,它的色、香、味等感官性状都很好,其保质期都是在科学的试验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和安全食用期范围。一旦过期,其感官性状就会发生变化,失去原有的风味和滋味,有的甚至会变质。消费者购买食品时,一定要注意标签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记者 王朝晖)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