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省政府到泉州工作检查 为泉州发展作出指导
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20日至23日,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志南,省政协副主席张燮飞带领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深入泉州市十一个县(市、区)和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开展工作检查。市委副书记、市长郑新聪,市委常委、秘书长、统战部长翁祖根参加检查。
此次工作检查的主题是,泉州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效。重点是开展“三比一看”,推进各项改革、产业发展、重点项目建设情况;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进一步改进作风转变职能情况;交流经验做法,了解困难问题,研究对策举措。
检查组将实地察看涵盖工业、服务业、能源、社会事业、农林水等领域的一系列项目,并通过座谈、现场办公、召开点评会点评等方式,为泉州建设发展作出指导,加油鼓劲。(记者 朱娟娟)
省委省政府工作检查观察手记
恒安生活用品智能化生产基地内,机械手正在分拣已完成包装的产品。该基地使用自动输送线路和机械手后,人工成本大大降低,物流效率也大幅提高。
昨日,省委省政府工作检查组前往泉港区、惠安县、泉州开发区、晋江市开展工作检查。一路走来,无论是产业、金融,还是社会事业领域的一系列项目,都生动诠释着“创新”二字,赋予泉州这座活力之都无限可能。
产业新动力 从“制造”到“智造”的技改风暴
恒安新型生活用品智能化生产基地内,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看似寻常。然而新奇的是,车间里没有工人,一台台机械手,正有条不紊地将流水线上的成箱产品打包成堆。在这里,智能化设备是产品生产包装和配送全程中当仁不让的主角。
“过去一天需要2500名搬运工人,现在智能化设备完全可以将之取代。”在项目负责人看来,庞大的产量,倒逼着企业在智能化仓储物流领域动起了脑筋。恒安新型生活用品智能化生产基地项目总用地约945亩,总投资10亿美元,分两期建设。
其中,一期总投资1亿美元,用地115亩,计划引进40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卫生用品高速生产线及自动包装设备,配备建设仓储中心和产品配送中心。
目前,基地内已有13条生产线进入投产阶段,全部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将达40亿元,年利税可达8亿元。在不远的未来,这里将成长为中国最大的卫生用品生产基地和原辅材料集散中心。
被“倒逼”着往前走的,不只是恒安。智能化改造,是当下贯穿于制造名城泉州的主旋律。近年来,哈工大机器人研发中心、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等“智囊团”相继落户泉州,一场由“制造”迈向“智造”的风暴,让这座民企名城心旌鼓荡。
晋江市三创园,正是一座正在崛起的智慧硅谷。在这里,鞋底喷胶机器人、鞋底打磨机器人、分拣并联机器人……联袂为人们表演着智能制造的神奇魔术。作为我市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平台,晋江市三创园以科技创新、科研孵化为主导,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领军创业人才(团队),孵化、培育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新信息等高新产业。
一系列智能设备已经从这里,走向全市纺织鞋服、食品饮料、陶瓷建材、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的生产车间。仅哈工大机器人研发中心,就已为企业提供了80多套生产线改造方案,还有82家企业通过引进3D打印、激光裁剪、产业机器人等,建立起“无人车间”。
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新兴产业则蓄势待发。作为当前我省配套最齐全、条件最成熟的石化园区,泉港石化工业区南山片区是我市对接“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平台。目前该片区已具备“十通一平”的条件,已投产项目4个、在建项目8个,预计新增年产值达200亿元。随着南山片区羽翼渐丰,泉港石化工业区规模总量将跃居全国前列,成为“石化强省”的排头兵。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