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三比一看” 在行动 将给市民带来哪些利好
泉州市将力促企业加大创新转型力度 (陈晓东 摄)
比服务 看实效
力促审批再瘦身、服务再提速、中介再规范
目标是什么
通过开展“比服务”活动,促进机关效能进一步提升,办事效率得到切实提高;促进机关作风进一步改进,干部在“四下基层”中为企业和群众排忧解难;促进行政服务进一步优化,审批更简便,管理更规范,服务更主动,政务更公开;促进要素保障和惠企措施进一步落实。
重点比什么
提高政府效能重点比行政审批事项削减情况、创新审批服务方式情况、优化审批流程和缩短审批时限情况、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情况、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承接办理情况等;
保障项目建设重点比土地、林地、资金等相关要素保障情况;
深入基层一线重点比下基层解决问题的情况;
帮扶企业发展重点比增长政策惠企政策落实情况、企业减负情况、小微企业融资情况、内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数量变化情况、执行涉企收费清单情况等。
具体包括哪些方面
1.进一步取消和下放市级行政审批事项,落实行政权力清单、政府部门责任清单、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开展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网上办理以及网上并联审批。
2.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
3.推广电子政务和网上审批
4.规范行政审批前置中介服务
5.落实项目用地、用林、用海、资金、减排总量、火工油品,加强政银企沟通合作,保障项目的各类要素需求。
6.推广和谐征迁工作法,努力变安置为安居。
7.坚持“四下基层”,落实市领导挂钩联系县(市、区)制度,提高干部为基层排忧解难的能力,及时协调解决基层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做到发现问题在一线,化解矛盾在一线,工作落实在一线。
8.帮扶企业发展,认真落实好片区企业调研座谈会制度,及时主动把惠企政策传递到企业,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运用政策,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具体问题。
各地积极帮扶企业发展 (张九强 李真真 摄)
对市民群众和企业有何意义
对于市民群众和企业而言,比服务活动带来的成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那就是变“熟人经济”为规范办事,改“慵懒散慢”为高效规范、简单宽松、公开透明。在这样的政务环境中,企业发展的要素和时效得到有力保障,市民群众利益的更多保障也体现在了“变安置为安居”等细节中。
生态环境的不断优化有助生活品质进一步提升 (陈小阳 李宏图 黄谷莹 摄)
谋跨越 促转型 看实效
完成生产总值 增长10.5%一揽子目标
目标是什么
全面落实中央和省里、市里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落实“三个必须”的要求,更好地完成年度计划的各项目标任务,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具体包括完成预期目标、深化重点改革、加快创新转型、保护生态环境四个方面。
重点比什么
完成预期目标,重点看地区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外贸出口、实际利用外资、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乡居民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等指标逐月完成情况。
深化重点改革,重点看各项改革任务推进完成情况。
加快创新转型,重点看龙头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互联网经济、研究开发费用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等情况。
保护生态环境,重点看森林覆盖率、绿地率、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情况、主要河流水域功能达标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植树造林面积、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单位能耗、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等。
重点领域和重点任务
完成预期目标
以月保季,以季保年,逐月逼近,确保完成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0.5%左右的一揽子指标,力求好中求快。
深化重点改革
加大改革攻坚力度,特别是推进2015年全市重点领域改革项目和各地特色主题改革项目,确保各项改革任务取得实效。
加快创新转型
深入实施产业龙头促进计划,扶持发展一批“专精特”的中小微企业。
深化“手拉手”行动,提高区域行业协作水平。
全面推进“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实施重点示范项目100项以上,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5个。
启动实施“泉州制造2025”及发展智能制造、提升质量品牌、发展服务型制造等三项行动计划。
深化品牌、商标、质量、标准战略,确保通过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复核,争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市。
积极培育新产业和新业态,培育壮大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并规范发展互联网经济。
保护生态环境
持之以恒落实地方政府环境质量负责制和环境保护“一岗双责”,抓好水、大气、土壤等突出环境问题,加大能源资源节约和减排力度,加强自然生态系统建设和保护。
对市民群众和企业有何意义
对于市民群众而言,“谋跨越、促转型、看实效”活动意味着泉州将更加宜业宜居——经济的发展保障“钱袋子”,各项重点改革的推进和生态环境的不断优化,进一步提升生活品质。
对于企业而言,则意味着发展不仅是其自身的内生动力,也将迎来党委政府加油鼓劲的正能量,与此同时,重点改革的推进将为企业发展营造更好环境,而加快创新转型、保护生态环境等也对企业的转型发展提出了客观的要求。(记者 孙灿芬)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