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电视台来泉州拍摄蒙语纪录片《海边的蒙古人》
核心提示 在泉州,你是否听过有人姓干?
闽南网5月1日讯 干,在《百家姓》中排第173位,极罕见,其源出多达十几处,而其中一处源于蒙古族,出自明朝蒙古族将军干八秃帖木儿,其后裔以干为氏。
你知道吗,在600多年前的泉州,就有人姓干,他们就是干八秃帖木儿的后裔。另外,泉州的出氏、燕山黄氏等,也是蒙古族后裔。
马背上的民族、生活在大草原上的蒙古族人,为何会在沿海的泉州扎根呢?本周,内蒙古电视台来泉拍摄《海边的蒙古人》,这部蒙语纪录片预计下个月完成,到时将给你一个答案。
炎平/制图
我,扎根永宁古卫城
干氏:镇守永宁卫 后裔赐姓干
在泉州姓氏的相关书籍中,记者并没有找到干姓的相关记载,但在石狮永宁古卫城旁,还生活着三十几位干姓的后裔。
干裕强,63岁,是干氏在泉州的第20世孙。他说,干氏一族在泉州繁衍了600多年,除了石狮外,主要分布在永春东平、永泰和福州市区,总人数约200人,福建的干姓蒙古后裔都是从石狮永宁分支出去的。据说在台湾还有500多人。
干裕强介绍,干姓的祖先原是元朝皇族一支,属蒙古族人。因对元朝的腐败残暴痛恨,之后辅佐明朝镇守天津卫。明朝洪武后期,石狮永宁卫建成,八秃帖木儿受封永宁卫指挥使,率领18位将军赴永宁镇守,并统帅5000名士兵守福建沿海一带。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八秃帖木儿又主动请缨随郑和一起出洋。因屡获功劳,八秃帖木儿受封爵,而其子又受宠于永乐皇帝,因此被赐姓“干”。干裕强说,皇帝赐姓后,干姓子孙一直世袭永宁卫指挥使,镇守永宁卫。
干氏出过几位人才,比如明朝正德年间他们族里出了一名诗人叫干宗亮,两个儿子干文鳌、干爱泉在嘉靖年间到永春教书,并在那里娶妻生子。因此在泉州永春东平镇也多出了一支干姓后裔,现在那里有十几户人家居住。在福州还有干氏祠堂,大门上写着:“麟阁赐姓家声远,鳌峰立德世泽长。”说的就是其“干”姓来源一事。
让干裕强和其他族人遗憾的是,身为蒙古族后裔,虽还保留着少数民族身份,但是已经遗失了太多的民俗文化和礼仪。当地干氏祠堂因年久失修,破损极其严重。去年年底,在干裕强的牵头下,族人们开始翻修祠堂,预计几个月后可以完工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