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消委会成立两专业委员会 行业权威人士帮维权
□消费警示
这些消费习惯有风险
优惠充值猫腻多 街边卡贩要留神
目前在城市地铁口、超市门前以及居民小区附近,出现了一些自称是通信运营商摆摊设点促销的电话充值卡,这些卡的充值返还力度有的竟高达100%~150%,远超通信运营商25%的促销额度,且话费也便宜很多。
海都记者从几家正规的通信运营商处了解到,这些电话卡并不是移动、联通或其他运营商正式发行的。这类充值卡是一些不法商贩把用户的电话绑定到了其他服务器上;拨打对方提供的接入号后,电话走的就是该运营商的服务器平台,而没有通过移动的平台。消费者充进这些充值卡的钱随时可能会消失。
为此,提醒广大消费者:
1.不要轻易被所谓的优惠信息打动,充值前应该向相关通信运营商咨询清楚;
2.不要在路边、地铁口、超市前等地购买充值卡,应到通信运营商认可的正规营业网点购买电话卡、充值卡,并仔细检查该卡使用前是否被拆封或涂改;
3.如发现商家有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可以拨打工商局、消委会热线电话12315投诉。如果已经受到不法分子的诈骗,请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
预付消费有风险 做个精明消费者
预付式消费纠纷近年有所上升。其特点是,消费者提前付费,然后享受服务。由于提供服务的滞后性,消费者在得到一定优惠的同时,却可能面临很大风险:
一是消费者预付了一定的费用,实际上也限制了自己的选择范围,增加费用的支出;
二是消费者在办理会员卡时,有些经营者还会提出一些不平等条款或捆绑式销售其他产品,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三是由于对经营者的经营状况缺乏了解,消费者很难预料所付费用所产生的实际消费效益,其利益处于不确定状态;
四是预付一定费用后,如消费者中途反悔,商家都会用各种理由扣留该笔预付款作为违约金,而如果是商家中途反悔,消费者却很难拿到赔偿,存在不公平性;
五是在商家转让、倒闭甚至携款潜逃的情况下,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很难得到保护。
为此,提醒广大消费者:
1.要仔细考察商家的信誉和经营状况,货比三家,最好选择一些经营时间较长的商家;
2.要认真阅读有关合同条款,了解自己的权利、义务,合同必须明确消费质量和违约责任;
3.不要轻易把较大金额的钱财一次性存入消费卡,避免承担过大风险;
4.保留发票、合同等相关凭证,发生问题及时向12315投诉或向人民法院起诉。(海都记者 李秋云 通讯员 苏晓晖)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