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泉州如何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建设

2015-03-09 10:06 来源:泉州晚报 0

  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建设——泉州重点

  人民网记者:作为先行区列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布局,泉州的重点突破工作是什么?在哪些方面先行先试?

  黄少萍:泉州将根据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布局和福建省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重点合作布局,以东南亚、南亚、中东、非洲,以及中亚、中东欧等为战略重点区,以东北亚为战略探索区,以东北非和西南欧,中、南美洲,北美和俄罗斯远东地区为延伸拓展区,努力在六大方面先行先试。

  泉州将着力在华侨华人参与海丝建设上先行,构建面向华侨华人的聚集发展创新区。泉州将抓住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机遇,做好新时期侨务工作,动员广大泉籍华侨华人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密切与泉籍华侨集中地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斯里兰卡等东盟、南盟国家在文化、经贸、科技、教育、海洋、旅游及金融等领域的合作;同时,规划建设华侨海洋城、侨商与民商联合创业区、华侨综合保税区、华侨商品免税区。

  泉州将着力在两岸交流合作上先行,探索两岸携手共建海丝合作示范区。泉州将围绕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台湾合作产业基地,深化提升与台湾在“海上丝路”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等领域的深度融合;依托泉州国家级台商投资区建设,探索建立泉台两地“两区两园”的合作模式。

  泉州将着力在民营经济国际化上先行,打造成为我国面向东南亚、中东国家开放开发的战略高地。泉州将重点培育壮大民营企业这一“主力军”,依托国家级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坚持“高水平引进来”与“大规模走出去”并重,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去”,扩大泉州与“海上丝路”沿线的双向投资合作。

  泉州将着力在金融开放上先行,打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示范区。泉州将进一步增设金融机构,努力打通金融资本进入实体经济和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通道;加强与境外金融机构的双边、多边合作,鼓励金融机构大力开发推动“海上丝路”建设的贸易金融产品。

  泉州还将着力在海丝文化交流上先行,建设中华海洋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区。泉州将进一步挖掘古港历史文化资源,开启刺桐古城复兴规划,加大历史遗迹保护,推进现代海洋城市建设;同时,推进泉州与“海上丝路”沿线的人文新闻交流合作,传播泉州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此外,泉州将着力在制造业绿色转型上先行,打造中国制造2025样板城市。自2013年以来,中国工程院推动泉州实施国家“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并将泉州作为“中国制造2025”唯一的地方样板和实践范例,帮助编制《泉州制造2025发展纲要及2020行动计划》。泉州将进一步支持企业全方位创新,推进泉州“制造”向泉州“创造”、泉州“智造”转变,建设“海上丝路”绿色制造基地。

  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建设——泉州计划

  人民网记者:在谋划推进“先行区”建设上,泉州近期有哪些计划工作,以更好地发挥“一带一路”先行示范作用?

  黄少萍:为更好地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建设,近期我们提出了十大行动计划。

  一是泉州港口复兴行动计划。推动泉州港列入全国主要港口名录,推动泉州港口复兴系列项目、吉永泉铁路、泉州新机场、大型临港物流基地等建设,打造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枢纽港。

  二是双向投资贸易行动计划。着重发展与东盟、南亚、中东等国家的合作,做强做优“中国(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品牌博览会”、建立21世纪海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加快泉州海丝境外投资建设项目等。

  三是发挥侨力、携手共赢行动计划。策划发起海丝侨商、民商大会,建设泉州侨商银行,建设南洋华裔族群寻根谒祖综合服务平台等,打造深化“海上丝路”经贸文化交流往来、服务“一带一路”大局的重要桥梁纽带。

  四是阿拉伯新走廊拓展行动计划。策划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绿色产业合作泉州园区等项目,致力在石化、金融、矿山、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深化合作。

  五是绿色制造提升行动计划。围绕打造“中国制造2025”样板区,推进“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应用示范工程、中科院海西研究院装备制造研究所等项目,致力建设“海上丝路”绿色制造基地。

  六是金融创新行动计划。加大泉州“国家金改区”涉外金融领域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大力开发推动“海上丝路”建设的贸易金融产品,争取国家“丝路基金”设立泉州海丝先行区子基金等。

  七是自贸区建设行动计划。争取获批面向“海上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定向自贸区、准自贸区、类自贸区。

  八是现代海洋城市建设行动计划。围绕创建中华海洋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区,加快环湾中心城市建设和“古城复兴”工程,打造融海洋经济、科技、文化、旅游、生态为一体的现代海洋城市。

  九是文化旅游合作行动计划。以“东亚文化之都”建设和举办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为契机,打造立足亚洲、走向世界的城市文化品牌,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

  十是人才培养引进和人员往来行动计划。实施“海上丝路”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引进与“海上丝路”沿线经贸合作、交流往来所急需的人才,推动华侨大学海丝系列项目建设,积极向海外青年学生、华裔新生代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詹托荣)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福建代表团关注民生:建议福厦高铁2016年开工
下一条:泉州西湖公园昨掀“爱心风暴” 母陪萌娃义卖暖心过节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