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泉州元宵灯展:雨打上元灯伴影 辉映古城不夜天

2015-03-06 15:28 来源:泉州晚报 0

  元宵赏灯,流传千年。泉州从唐初建成流传至今的花灯文化,更是闻名全国,古时便有“天下上元,灯烛之盛,无逾闽中”之美名。自泉州市元宵灯展正式亮灯以来,展区每晚都迎来众多赏灯的市民。

昨日天公虽不作美,市民赏灯热情不减。(陈小阳 摄)

  昨晚,刺骨的冷风加上毛毛细雨,并未减弱大家赏灯的热情,反而营造出别样的风情。平稳的人流少了往年的拥挤,人们赏灯的脚步也更加悠闲从容,将元宵节日的氛围推向高潮。

  在市区中山路展区,人们漫步骑楼下,大人撑着伞小孩穿雨衣,一路欣赏着头上一盏盏千姿百态、五彩斑斓的花灯,感受着古城元宵节的喜庆祥和。

  在市区锦绣庄民间艺术园,近百盏整齐排列的红灯笼,倒映在雨天积水的路面上,人们置身其中,感受雨夜带来的别样风景。赏灯之余,人们会被现场飘香的闽南传统小吃吸引,停下脚步来一碗正宗的“古早味”美食,细细品味。

  除了赏花灯外,“游街灯”同样是泉州元宵节传承多年的习俗。在市区新门街展区,年轻的姑娘们结伴而行,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盏造型别致的小花灯,一路欢声一路笑语,享受着过节的无限乐趣。

  在泉州商城广场,孩子们在大人的陪伴下,手提着可爱的动物小花灯,欢快地小跑,互相追逐打闹,伴着花灯里传来轻快悠扬的乐曲,展现着童真童趣,也让大人们回忆起童年无忧无考虑的美好赏灯时光。

提着灯笼赏花灯,别有韵味。 (杨佳彬 摄)

中山路展区

上元全家合欢日 流光溢彩花灯情

  本报讯 (记者许雅玲)昨日是元宵佳节,华灯初上夜未央,来往的人们却意外地放慢了脚步。市区中山路的盏盏花灯将夜空点亮,在迷蒙细雨中更加迷人。虽然天公不作美,但丝毫没有影响人们前来观赏元宵花灯的好兴致,他们大多全家出行,且有备而来,或打起伞簇拥着,或穿雨衣漫步着,共享元宵合家欢。

  市民张先生带着妻子、儿子来看灯展,他告诉记者,每年元宵节全家必备项目就是吃元宵、看花灯,“刚刚在金鱼巷那家元宵圆店里吃了元宵圆,现在就好好欣赏花灯吧。”雨水显然没有消减张先生一家的兴致,张先生边走边跟儿子介绍泉州花灯的历史、工艺等等,一旁的妻子笑称,“又在给儿子上课了”。

  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昨日在中山路赏灯人群中就有不少年轻情侣,或撑伞相拥着“点评”街道两边花灯,或提着一盏传统的纸灯甜言蜜语。市民陈小姐说,2月14日情人节男朋友刚好出差,“他出差回来后,我们就商量着在元宵节这天补过情人节。”

  赏灯的人渐渐多起来,在人群中,两个拿着笔记本的小女孩站在一盏花灯下写写画画。记者上前一问,两个小女孩都在读小学五年级,老师刚布置了一篇以“元宵节”为主题的作文,她们便趁着放学时间就近赏灯,希望把灯展的情景如实描绘到作文中。“为了写好作文,每一盏灯我们都认真看,把特点记录下来呢!”其中一个小女孩认真地说,在她的笔记本上,除了文字记录,还粗略画着几盏花灯的样子。另一个小女孩补充道:“有的灯我们不知道怎么描绘,就先画下来,回去想想再描绘。”

  穿着黄色雨衣的市民丁先生一家在人群中格外亮眼,丁先生自我调侃道:“为了看花灯,我们全家都穿雨衣出门了,也是拼了。”丁先生的妻子则让记者帮忙为他们一家拍合影,这三套家庭装的黄色雨衣是一家人昨晚第一次穿出来,“这套雨衣在元宵节‘首秀’,我必须记录下来。”(记者 许文龙)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泉州欢唱百源店将谢幕 微电影《回程票》回馈K迷
下一条:泉州市政协副主席骆沙鸣:总书记对闽南文化如数家珍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