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泉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综述:文明之城 德耀泉州

2015-03-02 09:49 来源:泉州晚报 0

全民参与——

崇德向善争当文明市民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座城市的文明同样难以一蹴而就。

  我们不能忽略,这份荣耀的背后,有生活在这座城市里每一位市民的付出。正是他们的身体力行,为泉州承载这份光荣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

  对于泉州人民来说,创城是一段艰辛却又美好的旅程。彼时,马路上或许常见摆摊设点,市场里或许垃圾遍地,红绿灯处“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或许并不鲜见。但在“输人不输阵”的泉州,创城战役一经打响,人们就已充分认识到,市民是城市的主体,市民素质是城市文明的核心。从“被文明”向“要文明”转变,成为泉州市民的普遍自觉,蔚然成风。

  去年12月中旬,迎检的时刻到来!细心的市民不难发现,人们比平时更加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他们深知,身为这座城市的主人,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将成为泉州文明程度的符号。

  为了创城,“爱拼敢赢”的泉州人仿佛达成了无言的默契,不仅“讲文明、树新风”、“做谦恭有礼的泉州人”、拒绝酒驾、游览不涂鸦、上网不造谣等崇德向善的新风尚得到了人们的认同与实践,丧事简办、喜事新办、神事省办等“破旧俗、树新风”的社风更新也得到了市民的积极响应与参与。

  于是,大家欣喜地看到,路边随意摆摊设点的流动商贩少了,路口自觉“红灯停、绿灯行”的行人多了;路上随意变道加塞的车辆少了,自觉遵守交通秩序的司机多了;景区里乱丢垃圾随意涂鸦的人少了,注重景区环境维护的游客多了;铺张浪费、互相攀比的宴请少了,乐善好施、投身公益的市民多了……

  这座曾经的“光明之城”,再次被每一位市民的文明火光点亮。“全国文明城市”的殊荣花落泉州,“城美、人美”的“泉州现象”,再度迎来人们聚集的目光。

实至名归——

城美人美共创文明新辉煌

  创城,改变了泉州的城市面貌,更丰富着这座城市的内涵。

  在刚刚过去的春节七天假期里,泉州共接待境内外旅客150多万人次。人们或徜徉在干净整洁的大街小巷,或漫步在环境优美的各大景点,不论本地市民还是外来游客,都沉浸在这座“文明之城”的美景中。

  变化仿佛悄然而迅速地发生。近年来,泉州以创城为契机,不断加快市政设施完善,推进市政设施精细管理,优化城市园林景观,营造“城水相映,山城一体”的生态格局,在为本地市民“打造宜居美城”的同时,也为来泉务工人员创造了许多“留下来”的理由。

  同样在今年春节,共有20多万外来员工享受到“免费游泉州”的待遇。此外,每年暑假,他们的孩子还能在社区“圆梦”学堂接受由志愿者提供的作业辅导等服务。现在,全市已有“圆梦”学堂25个、校外辅导站点50多个,参与其中的高校志愿者达630多人,受益的外来工子女不计其数。

  令人欣喜的是,在创城过程中,除了高校学生,越来越多的市民也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中来。据统计,在泉州,已有18万多人正式成为注册志愿者,全市五星志愿者和有影响力志愿服务组织数量更是位居全省首位。

  这些数以万计的志愿者们与“人民的好警察”吴一心、“人民的好医生”蔡立忠、“大山深处的领路人”陈其伟等泉州上百位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等先进典型一道,成为泉州人“人美”的最好例证……

  而今,“城美”、“人美”的“光明之城”正式加入“全国文明城市”的行列。对于泉州来说,这是城市文明建设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不仅标志着泉州城市文明程度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更代表泉州的文明建设走向了一个全新的起点。我们坚信,众志成城,道德和文明的光芒将在这座“光明之城”永远闪耀!(记者 杨杰 郭雅莹 谢曦)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2015泉州元宵灯展3日首次亮灯 警方发布安全提示
下一条:泉州真情在线50位志愿者 昨给困难户送元宵圆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