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领导领衔提出建议提案 省两会传递声音
相关新闻
福泉漳应做大做强“海丝”文化旅游
建“海丝”博物馆,构建“海丝”人文交流圈和旅游圈
东南早报消息,要利用好港、澳、台胞,海外华人是海丝建设的宝贵资源;做大做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旅游产业……省两会期间,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再次成为热点,委员从旅游、经贸、文化等角度建言献策。
起航“海丝友好之船”沿郑和下西洋路线巡航
省政协委员李绚提出,可以起航“海丝友好之船”沿郑和下西洋路线巡航、举办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建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城市联盟、设立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推动旅游资源共享、品牌共建、客源互动,增开与重要节点城市的直飞航班;支持各市与“一带一路”城市缔结友好城市。
同时,可以有重点、有步骤地组织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家,特别是APEC商务旅行卡持有者到海上丝路沿线国家发展,实现产业转移升级。福建应开拓南亚、西亚、非洲东海岸等印度洋沿岸地区新兴市场;通过境外办展、参展、推介等方式,参加中国—亚欧、东盟、南亚、阿拉伯国家博览会等重要对外经贸活动,帮助企业拓展营销渠道。争取率先开放对东盟的劳工输入,开辟劳务合作新领域。
建“海丝”博物馆融入国家“海丝”战略
九三学社福建省委员会提出,应该加强与“海丝”沿线国家进行文化融合,凸显福建省在建设“海丝”战略中的地位。泉州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海丝”起点,福州太平港、漳州月港是“海丝”的重要枢纽港,都有大量的海丝文化交流遗迹。
应加快整合资源,创建具有一定规模的“海丝”博物馆,加强对外宣传,扩大福建省在“海丝”沿线国家的影响,为福建融入“海丝”战略创造优势。筹办“海上丝绸之路论坛”,并办成国际性的交流平台,吸引东南亚、西亚和南欧、东非国家参与。
福建在经济上应该融入国家“海丝”战略,把厦门建成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在湄洲湾设立“阿拉伯石化专区”,依托马尾海峡水产品交易中心建设东盟海产品交易所;依托厦门国际邮轮母港和平潭邮轮码头,开通厦门、平潭至东盟国家的国际邮轮航线。
与东盟国家加强旅游合作
民革福建省委员会提出,目前我省在构建“海丝”人文交流圈和旅游圈方面力度还不够,“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及相关旅游资源整合不到位,今后应加大投入,全面规划好“海丝”文化旅游建设项目。尤其是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始发港的福州、泉州、漳州,更应做大做强“海丝”文化旅游产业。
另外,我省应参照赴港澳台个人游政策,率先实施赴东盟个人游政策。与东盟国家加强旅游合作,推动双边旅游业发展,打造国际精品旅游线路,推进福建形成跨国旅游一体化发展格局。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