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台湾教授解读崇武“石获” 澎湖"石沪"或从泉州传播而来

2014-12-25 12:02 来源:泉州晚报 0

  好奇是一扇窗,推开尘封的历史,往往可以看到新奇的一页。置身惠安崇武峰后海边与浪潮为伴的500多岁“石获”,被人们重新认知。12月23日、24日,对崇武峰后发现“石获”遗址进行报道。

崇武“石获”已存在500多年,比著名的澎湖“石沪”早200多年。

  可能“石获”被发现或者关注得较少,早前泉州乃至省内外关于“石获”的研究并不多。在我国台湾省澎湖,迄今发现有400多口“石获”(“石沪”)。昨日,记者连线采访了台湾省澎湖科技大学观光休闲系主任李明儒教授。

“石获”为“石沪”叫法有渊源

  得知泉州惠安崇武发现500多年的“石获”,李明儒非常兴奋。

  澎湖有众多的“石沪”。10多年前,他便开始对“石沪”进行研究。6年前,他更是带领澎湖石沪研究团队,踏足澎湖、台湾岛乃至祖国大陆,通过卫星影像、实地调查和历史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对“石沪”进行专项研究。

  “泉州的‘石获’就是澎湖所称的‘石沪’。”李明儒的看法与之前本报报道的惠安县重华文史研究会秘书长陈金良等人的看法一致。

  “获”与“沪”、“护”闽南语发音一样,“获”有获得、捕获之意,“沪”除了用作地名外,还有用“竹、木等拦截水流形成陆地”之意,“护”则为守护,“石护”可以理解为用筑石守护海边建筑。

新闻回顾:惠安崇武“石获”藏玄机 屹立500年仍发挥作用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泉州市纪委监察局网站地址 昨开通共设10个版块
下一条:东湖动物园一母非洲狮脸部长瘤 兽医狮脸上动刀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