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绿皮火车最后之旅 体验安溪云中山风情(图)
2014-12-12 10:43 来源:泉州晚报
2
伏虎渡古碑筑于清代
“伏虎渡”古碑见证历史
早在1963年,泉州市区有299名知识青年响应政府的号召,上山下乡到安溪福田。他们分三批来到福前农场,在建设山区的同时也带来城市的新思潮。福田当时是偏僻的山村,村民大都是穿自制的土布衣服,质地粗糙、色泽单一,知青们带来了城市工厂里生产的精致布料,色彩艳丽、款式新颖,一时竟让福田成为安溪的“时尚之乡”。
福前农场羊婆山上的芦柑园,看来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树上挂满黄澄澄的芦柑就像是一个个小灯笼,摘下一个掰开放入口中,甘美多汁,回味无穷。如今的福前农场欣欣向荣,当然也有那些来这里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们的一份功劳。
福田乡政府前的大榕树格外引人注目,树冠面积居然达上千平方米,主干虽已有些腐朽,但枝叶依然绿意盎然。此树站立村头,迎接四面八方的来客,村民们亲切地称之为“迎客松”。政府每年都要为这株老树做“体检”,以保障它的健康。
洛河岸边的两块“伏虎渡”古碑引起了我们的关注,一块筑于清道光年间,一块则修于清光绪年间。两石碑上面还依稀可见书写着当时捐资修桥人的芳名。“伏虎渡”是古时福田乡通往泉州的主要水路枢纽,福田人把自产的茶叶、山菇、木材通过水路运到泉州,然后把泉州的陶器、铁器等运回山区。“伏虎渡”古碑无疑是这段历史最好的见证物。
石碑前有座铁索桥,几个村民正在上面荷锄而行。他们双脚踩在铁索上的木板上,左右摇晃,会发出嘎吱的声音。据说,为了安全起见,此铁索桥是禁止车辆通行的,只允许行人上桥,而且桥也要定期检测其安全性。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