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泉州能源结构现状:液化气唱主角 天然气成新宠

2014-12-05 16:11 来源:泉州晚报 0

煤:家庭基本淘汰,少部分企业仍使用

电:家庭、企业100%覆盖使用

液化气:多数家庭正使用,但逐渐淡出

天然气:中心市区二成家庭使用,工业企业开始引进,未来比重上升

  四种能源中,电和液化气在家庭中的使用率最高。图为市民做饭时结合使用电磁炉和煤气灶。(戴涵琦 摄)

  近日,家住中心市区云谷小区的黄小姐发现,小区里正在有序地铺设天然气管道。不久后,她家也将“淘汰”瓶装液化气,开启用管道天然气做饭的生活。

  事实上,泉州不少家庭和企业使用的能源正在悄然发生着改变——从最初的煤发展到液化气,然后发展到液化气和电的结合,再发展到电与天然气的结合。

  煤、液化气、电和天然气中,哪种能源更环保,使用起来更划算?未来,泉州的能源结构如何变化,天然气能否进入每户家庭?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现状 电与天然气成主流

  老一辈的泉州人依然记得用柴火烧出来的米饭香气。随着时代的发展,柴火、煤球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液化气、电磁炉走进千家万户。现在,天然气也开始“入驻”厨房。关于能源的使用,不少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回忆。

家庭:液化气与电结合使用

  市民张女士是个“80后”,家里以前用液化气热水器洗澡。父母担心她在浴室里一氧化碳中毒,常常在她洗澡时和她说说话。不过,随着液化气价格的升高,她家逐渐倾向于使用电磁炉、电热水器等电器,液化气的使用率降低许多,每年不超过3瓶。

  黄女士在惠安一所小学教书,中午下班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做饭。“啪!”天然气灶被她点燃,浅蓝色的火焰迅速把锅里的油烧热,经过一番翻炒,香喷喷的胡萝卜炒肉出锅了。厨房里原来的“主角”电磁炉早已被收进柜子里,在她看来,炒菜时火力非常关键,如果能源的加热速度慢、热度不够,直接影响菜的口感。电磁炉如果质量不过关,还有电磁辐射。

店铺:煤球受小店青睐

  冬日的中午,中心市区中山路一家小吃店里满是顾客。厨房里,一名厨师正忙着更换煤炉里的煤球。她说,店里共有7个煤炉,由于煤球使用量大,每天都要请人来清理煤渣,“我们是做小生意的,当然是烧煤球实惠。”

  记者走访了中山路的多家小吃店和小吃摊,发现煤是最主要的烹饪能源。不过,一些较大的餐饮店普遍使用液化气,以达到更好的“快炒”效果。

工厂:“蓝”能源取代“黑”能源

  老刘在晋江磁灶一家建陶厂工作,以前,他每天都要和黑煤打交道。厂里有两个煤气发生炉,可将煤转换成水煤气。由于煤气发生炉有发生爆炸的危险,他需要一直守着。站在厂里看过去,烟囱林立,黑烟滚滚。

  去年11月,厂里引进天然气,将使用多年的水煤气淘汰了。他听技术工小戴说,煤气发生炉所产生的酚水等有害物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回想起早些年厂里烧煤,后来烧油,再后来使用水煤气,他似乎习惯了黑色。现在改用天然气,他站在厂里往外瞅,发现烟囱和黑烟没了,天好像更蓝了。他突然觉得,现在这样挺好的。

对比 天然气性价比最高

  煤、电、液化气、天然气各有优缺点,不同的使用者有着不同的看法。究竟哪一种能源使用起来更划算?一些市民帮记者算了一笔账。

煤:成本低 污染大

  晋江磁灶一家建陶厂的负责人吴先生告诉记者,一家普通的建陶厂每个月大约烧700吨煤,约花费180万元。“煤改气”后,按每方天然气3.889元算,1个窑炉每天需用1万方天然气,全厂2个窑炉一个月就要花费约300万元,几乎是烧煤的两三倍。

  然而,烧煤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气体,对农作物、空气环境和人体等都有较大的损害。水煤气一旦泄漏,极可能发生爆炸和中毒。吴先生坦言,以水煤气为能源制陶并不稳定,需要雇人看着煤气发生炉,间接成本较高。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母亲带3岁小女儿失联25天 丈夫千里赴泉州寻妻
下一条:《自拍是一种病》MV视频 以泉州元素为背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