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泉州微电影拍出大视野 华大两部作品获微电影奖

2014-10-22 09:15 来源:泉州晚报 0

华大两部作品《川藏千里行》及《再见曼谷》荣获第三届国际大学生微电影奖

泉州微电影拍出大视野

《再见曼谷》剧照

  近日,2014年第三届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暨高峰论坛活动在北京落下帷幕,由华侨大学文学院选送的两部作品《川藏千里行》及《再见曼谷》分获纪录片类二、三等奖,两部题材风格迥异的纪录片表达着共同的主题:梦想与坚持。

  10位华大学生,用27天时间从翠绿温和的成都平原骑行至苍茫辽阔的青藏高原,一路上在严寒、大风、缺氧、塌方中穿梭,用摄影机将藏区318国道沿线的壮丽风景和骑行团酸甜苦辣的故事真实记录在25分钟的短片《川藏千里行》中;

  在遥远的泰国曼谷,一批批赴泰的中国志愿者在异国他乡辛勤地工作学习,他们为中泰文化交流搭建了桥梁。一部14分钟的海外纪录片《再见曼谷》,以一位普通的泰国孔子学院中方院长为原型,讲述赴泰志愿者的故事。

  记者采访了两部作品的制作团队,了解到幕后的创作故事。 □本报记者 殷斯麒

《川藏千里行》 拍摄环境恶劣

后期精心剪辑

  当得知学校将组织骑行团沿川藏线骑行的活动时,华侨大学文学院大四学生何志鹏就萌生了想要拍摄一部骑行纪录片的念头。从7月初开始,以何志鹏为导演的摄制组开始了前期跟踪拍摄。何志鹏告诉记者:“最初的脚本创作很艰难,因为没有远途骑行的经验,无法预知在路上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状况,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事实上,拍摄中发生的状况远远比当初设想的复杂。

  路上车胎爆炸、道路坍塌、地震、冰雹等等极端恶劣的状况都被骑行团撞上,有时候情况太突然让人措手不及,都忘记了拿起机器及时记录,所以在影片中有不少是骑行队员自己用手机拍摄的视频。而最艰难的莫过于队员发生严重的高原反应,一名队员在骑行中倒地昏厥,另外一名队员在高原反应时踢到石头脚趾受伤流血不止,最终他们凭着顽强意志力坚持下来。在骑行过程中,遇到高山、悬崖、窄道等危险地段则无法分身拍摄,这也是导演心中的一大遗憾。

  后期制作同样耗费精力。手机及摄像机拍摄的视频素材相当丰富且零碎,摄制组一回来便开始讨论片子框架结构、筛选可用素材、剪辑排序、撰写文稿、配音、特效制作等后期工作,光筛选素材就耗时半个月。初剪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又修改了7个版本,直至成片耗时三个月。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泉州档案馆建成民生档案数据库 方便市民查询
下一条:丰盛假日城堡小区业主遇怪事 水费未欠莫名停水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