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民生哥”发虚假消息被拘 微信公众号不应只想赚钱
【现状】
泉州“朋友圈”信息窜改仍很常见
此次吴某被三明警方处罚,或成为省内首个对微信公众号发布虚假信息进行查处的案例。此消息在泉州网友中也引发热议。
9月23日,海都报《深读周刊》深度揭秘微信朋友圈,通过大量的前期采访,为读者呈现“朋友圈”背后的生态利益链。通过多个微信公众大号的案例,揭秘运营者为攒粉丝、赚人气、拼阅读量,是如何借由“改地点,换对象”、“找爆点,抓字眼”、标题党、移花接木等方式聚集人气。不少从业者在采访中也谈及“风险”。
《深读周刊》见报后,在社会各界及业内人士中引起强烈反响。然而,各式各样的“本地化”微信帖子,依然遵循原有模式打着擦边球。其中,“被发生”在泉州的网帖特别多。
比如公众号“泉州微生活”发布的一条信息,称“泉州街头悄然流行的5大骗术”,但记者点开正文发现根本和泉州无关,而是网摘了诸多街头行骗伎俩。而另一条“以后在泉州千万不要乱吃粥”的朋友圈热帖,内文则是发生在长沙的事件。
今年国庆期间,朋友圈流传的一条信息,称“国庆高速上一家5口遇惨烈车祸身亡”,记者发现,这起车祸是2012年2月份发生在福建南惠高速的,当时惠安一家6口中5人遇难,而发帖者窜改了时间。记者随即向微信发起举报,但没有任何回应。
“辟谣的传播效果,往往都远远比不上传谣。一方面,因为微信是半封闭,辟谣难;另一方面,虚假消息在传播之前,就已经改造成会抓住网友心理的东西了。”一位从业者举例说,一些改改地点耸人听闻的假消息,通过微信公众大号发布,轻易就可获得数万甚至更多的阅读量,但官方对此发布的“辟谣”却很难做到这一点。
【业内】
同行称是个警醒 部分加强审稿把关
“一定会引以为戒!”听闻“民生哥”被拘,泉州一微信公众号的运营者陈先生很严肃地表示。他认为,自己在运营公众号时已经算是把关较严的。比如,本地一些热点事件,本地政府部门发布的消息,除非有权威媒体的报道,或部门官方发布的消息,否则是不会被采用的。以前微信公众号常用的各种擦边球,他以后也会慎用。
不过,他们偶尔也很容易成为假消息的中转站和N次传播者。“比如前几天网上有一条说,有女子为IPHONE6裸奔的消息,我也转了,后来才知道是谣言,杜撰、传播这条信息的男子被广西警方行政拘留了。”
另一位业内人士林先生说,自己所在公司对公众号内容的审核、把控也越来越严格。下半年以来,公司设专人对微信选题、微信稿进行预览、审稿。“内容上以生活服务类和文化为主。涉及政治、政府等内容,除非有官方来源,否则不会发。另外,舍弃一些无从考证的网络消息。”
“如果想要长久地运营下去,业内更要规避敏感信息,注意把握尺度。”泉州微信运营者伊先生说,他的微信从不涉及政府信息,多发布美食、美文等内容。他认为,发布耸动消息,虽然会在短时间之内引发关注,但从长远看,受众不但会觉得是“标题党”,甚至会反感。伊先生认为,并不是负面消息才能引发关注,一些正能量的消息同样有很高的阅读率,比如他曾关注了“田安路一名可怜的老人”,阅读量也达数万。
“‘民生哥’是微信造谣的一个典型,其他号或多或少都有发布虚假信息的情况。”石狮某知名微信公众号的运营者林先生认为,“民生哥”被警方处罚,对各大微信公众号是个很大的警醒,在整合网络消息进行发布时,应该甄别真假,不能盲目追求关注度。
【警方】
微信非“法外之地”
公众号需更加专业
三明警方也分析了吴某发布虚假信息的行为。“首先,该信息所指的地点与三明无关,但是却杜撰特指三明;其次,冒用警方名义发布虚假警情,该信息具有煽动性,容易造成公众恐慌。”三明市公安局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支队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朋友圈的传播率很快,但微信不是法外之地,一旦信息发布触犯国家法律,依然会受到法律制裁。“吴某在接受警方调查时也表示后悔,在拘留期结束后,他将会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发布道歉信息。”
三明警方提醒,许多网友常常在无意间成为谣言的受众,但只要这些信息未经核实,网友就不要随意传播或转发。广大的微信公众号运营者,更应该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做到更加专业,不要只想着赚钱,更应该考虑到社会道德、社会影响等。
相关新闻:
谣言投诉日均过万
微信设公众号“谣言过滤器”
腾讯微信17日正式发布官方辟谣账号“谣言过滤器”(公众号:wx-yyglq)。微信方面表示,希望通过权威的解读,提升网民分辨真相的能力,用不可辩驳的事实,过滤掉微信乃至整个互联网的网络谣言。
据了解,目前微信每天接到关于谣言的投诉达1万~2万单。微信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公众号“谣言过滤器”将重点关注与网民息息相关的社会热点类、科普类,以及医疗健康类的内容的辟谣。对在微信朋友圈和公众账号内传播的网络谣言,将第一时间进行专业的分析以及辟谣。
“微信辟谣机制将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该负责人透露,此次微信官方辟谣公众号的设立,只是微信辟谣机制的一个开端。未来,在辟谣公众号外,微信还将在产品和技术层面出台更多应对谣言的措施。“我们将会对谣言从滋生到传播的整个链条进行打击,不仅涉及前端的谣言发布,也将对谣言打击和辨别的范围扩大到后端的交易等环节。”
据悉,除了新增的“谣言过滤器”公众号可以举报微信中遇到的各种谣言,微信官方谣言举证邮箱(yyglq@qq.com)也于同日开放。(新华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