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闽南世家·艺术文创园 打造艺术产业服务链迷你园

2014-10-14 16:04 来源:闽南网 0

 【声音】

  许旭明(中共泉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泉州市文联主席):《文创周刊》可以多宣传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扶持政策,《文创周刊》还可以传达文化艺术资讯,让不同企业和行业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促进。这个范围甚至可以放眼全世界。希望《文创周刊》能多多策划开展文化活动,促进艺术家、收藏家和企业家的联谊和沟通,让泉州的文化产业能继续做大做强。

  周焜民(泉州市政府原副市长、泉州市历史文化中心理事长、泉州市书协主席):报纸,要做到“创”不容易,《文创周刊》可以研究一下真正的“创意产业”。文化要做到百家争鸣才能百花齐放。另一方面,传统文化要注重继承。比如书法艺术,已脱离实用功能,所以难以继承传统。《文创周刊》应该倡导,在对传统充分了解、敬畏的基础上,再提炼升华,才能有所突破和发展。

  卢思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木雕艺术委员会副会长):福建省工艺美术行业的年产值中,泉州占半壁江山。泉州有木雕、石雕、陶瓷等24个工艺美术行业,资源非常丰富,但是产业化程度高的只集中在前面几样。我认为泉州为传统工艺美术行业搭建的平台还不够,媒体可以帮助推动工艺美术收藏市场的形成,在这个过程中也充当了市场培育的见证人。

  万冬青(福建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泉州分会会长):希望《文创周刊》能将版面做活,多介绍德艺双馨的收藏家,有意识地介绍相关的藏品和历史,吸引市民走进博物馆。作为媒体还可以推动传统文化元素转化为创意产业。希望《文创周刊》成为艺术家和收藏家之间嫁接的桥梁,泉州收藏界可以起到推动的作用。

  苏献忠(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收藏是一种生活,收的是心性;创作是一种生活,做的是情感,是思考。《闽南世家·文创周刊》是一种引导,用另一种视角让你感受艺术状态。

  陈章鹏(闽南画派创始人):现在部分文化艺术被做成了娱乐产品和跳蚤市场,文创多而杂的表面宣传,缺少深入和内涵。希望《闽南世家·文创周刊》能够在当今时代大背景下,坚守文化艺术规律不受干扰,走出一条深入学术的路线。

  许瑞峰(全国青年优秀工艺美术家、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艺术需要传承,艺术需要创新。希望通过《闽南世家·文创周刊》能更好地传播其艺术的养分,使其成为读者的盛宴、艺术家的营养剂。

  吴斌(五店市传统街区总经理):《闽南世家·文创周刊》是一个推动文创产业的平台与窗口,晋江五店市传统街区也是一个促进文创产业发展的平台,希望通过两者的结合,对企业和人才的创意发展有很好的推动。

  林华(海峡都市报闽南版报社总编辑):在技术改变生活的新时代、在城市化的大趋势中,更有必要在技术的电子表象之下去坚守以人为本的文化内涵,在城市的水泥躯壳之中去追寻文化生活的灵魂。海都报身为主流媒体,更有责任在这一方面开辟园地、发出声音。

  媒体的本质是影响力。报纸本身就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一部分,理所应当搭建一个平台,来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和活跃。这个平台的功能,不仅包括对艺术品、艺术家的展示和推介,还应该对文创领域的动态和现象有积极的反映。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泉州5亩绿地被强占成菜园近10年 部门:将查理
下一条:35名小记者化身“科学小达人” 动手动脑体验科学奥秘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