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泉州民间藏宝大起底 弘一法师作品受热捧(图)

2014-10-13 09:59 来源:闽南网 0

石狮退休老人邱天送以收藏油灯出名

【专家说法】

想聚宝 首先学会识宝

  民间收藏是国有收藏的重要补充,国有收藏可作为民间收藏研究的基础。藏宝于民具有客观原因,国有收藏单位不可能将全部藏品都买回收藏。但在市面上庞大的“宝贝堆”里如何做到独具慧眼,且听听专家怎么说。

宝物经济价值≠研究价值

  专家指出,如今,一提到收藏,人们往往想到的是钱。有的收藏类电视节目过于聚焦经济价值,引导了不太正确的收藏心态。事实上,某件藏品的价值,专家判定的只是目前市场上部分情况,但并不能真实反映藏宝的本身价值。

  福建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万冬青认为,一间藏品是否有价值,要从艺术价值、经济价值等多方面考量,有些文物,它的经济价值或许不高,但具有历史研究价值,这样的藏品,其实比较合适捐赠给博物馆用于学术研究。

  以近期颇受关注的泉州明代御史大夫顾珀故居失窃的墓塔石为例,泉州博物馆馆长陈建中表示,这件文物价值多少钱不好说,但对于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和海外交通具有重要价值,它也是宋元时期泉州港口盛况的最重要见证。

  泉州宗教石刻研究家吴文良,长期收集并研究古代侨居泉州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印度人等留下的宗教石刻。当年,这些石刻散落民间,很多人并不知道其价值,甚至被用来围猪圈、盖厕所。上世纪50年代,吴文良将多年收藏的200方各类宗教石刻全部捐给国家,1957年,他耗费毕生心血编辑的《泉州宗教石刻》出版,这本书籍里的石刻图立即引起海内外学者们的关注。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些石刻的价值已无法用金钱来衡量。

多学多问是快速成才法宝

  收藏古玩,上当受骗买到赝品的事情也不时发生,主要原因在于藏者对藏品了解不够。那么,作为一名初入行者,要如何提高收藏水平,练就一双慧眼?

  万冬青认为,经过二三十多年的收藏热,市场上的东西少而贵,且伪品多,他建议初入行者可选一民俗类小专题入手,持之以恒,这不失为出成果的捷径。

  此外,多学多问也是快速成才的法宝。张五鹏说,藏者要在理论上、实践中努力掌握自己收藏门类的知识,做到真正懂行。“收藏不是收来藏着,要多交流,在购买古玩时要多请专家鉴定,购买后多请藏友鉴赏交流,在交流中相互学习。”他说。他还建议藏友要做研究型的收藏家,从藏品着手,结合藏品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造型艺术、雕刻工艺等知识进行研究,提升鉴赏水平。

  此外,他根据自己多年玩玉的实践经验总结了“三先三不”原则。所谓“三先”,即先懂得和田玉再玩翡翠玉,先玩原石后玩玉器,先玩新玉后玩老玉;“三不”,不听别人讲故事,因为很多是虚构的,不对照书本画册鉴宝,因为很多“宝贝”是根据画册仿造的,不认可证书,因为证书也可能是假的。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女子丈夫去世大伯“藏”起儿子 想见儿需先盖房
下一条:福建整顿长途客运班线 2000公里以上20日内停运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