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泉州缠足老人生活探访 曾为养家跪着走出全家生路(图)

2014-08-05 07:41 来源:闽南网 6
经历风靡、衰退并行将消失的三寸金莲,究竟隐藏了多少故事和秘密?

追寻

在最后的小脚女人镇,刘宗训用8年记录120位小脚女人

缠足老人7年走了100个

刘宗训花了8年,记录了120多名当地的裹脚老人

刘宗训花了8年,记录了120多名当地的裹脚老人

  在泉港区峰尾镇,7年前有120多位小脚老人,留下了影像记录;而今,这一数字只剩下20多个了。

  记录者,是在当地开了30多年照相馆的刘宗训。8年来坚持在田间屋头拍摄,如今皱纹爬上了他67岁的沧桑额头。他记录着,小脚女人曾经的美丽与身份象征,之后被逼视,如今只剩下猎奇。

  峰尾镇,可能是泉州最后的小脚老人镇,也是泉州最多的。

  为何是峰尾镇?更令人费解的是,紧邻的钟厝与叶厝两村罕见缠足,惠安女更是几乎无人缠足?福建人缠足史,又从何而起,从何而终?

大户人家才会缠脚

  8年来,刘宗训拍下120多位小脚老人,月牙形、竹笋形、弯弓形……

  “我拍过的东西太多了,当我看到那一双双的小脚,才感到如此强烈的震撼!”刘宗训说,绣花鞋漂亮,藏在鞋里的小脚其实不好看,脚掌都畸形了,走路都摇来晃去,“可怕,太可怕了”。

  刘宗训很小的时候,就看到母亲的那双小脚。在村人和同学的嘲笑声中,他和母亲都有着一种莫名的自卑。孩提时,他会跟母亲去外婆家,五六公里路,母亲要停下歇十来次,路过一座独木桥,小脚的母亲不敢走,只能爬过去。

  这不是要让人残疾吗?当听说外公在泉港山腰开商铺,是大户人家时,刘宗训更不理解。

  “4岁那年,你外婆就要给我绑脚,外公很心疼,看得眼泪直掉。谁叫我们是有钱人。”母亲健在时,每每被追问,都感叹不已,那时找婆家得找媒人,找媒人得先看鞋样大小。

老人们心里更难受

  “心里面,母亲比我更难受。”刘宗训的母亲活了80多岁,洗脚时连儿女都避着。刘宗训的一个好友的小脚母亲在新加坡,20年前来泉探亲,在机场招到人们围观,“就像是在动物园里一样”。

  8年前的夏天,刘宗训开始寻访小脚老人。

  许多老人不愿让人拍,“她们知道自己的脚太奇怪了,不喜欢别人的眼光”。一位老阿婆总坐在门口缝鞋,刘宗训说明来意,阿婆立刻用手挡脸,缩到门后。几次登门,外加阿婆子女劝说都没用,最后他只能偷偷用长焦拍下瞬间。

  刘宗训发现,老人们在意的,其实就是别人的眼光。有一次偷拍,被翻晒被子的阿婆发现,很生气。刘宗训一边道歉,一边给她看其他小脚老人的照片,“看到有熟人的,她就笑了”。

  120多位老人,120多张相片。最近五年来,被刘宗训记录的这120多位小脚老人,绝大部分都陆续去世,如今峰尾镇的小脚老人只剩20来位。

李煜影响了福建人

  泉港峰尾裹脚老人群体,也许能讲述福建人缠足的历史。

  泉港区政协郭民富委员说,裹脚大概兴起于1000多年前的五代,李煜爱小脚,直接影响到了福建。40岁的郭民富是土生土长的泉港人,从小也见到身边有许多裹脚的老人,奶奶就是其中一位。为研究裹脚的情况,他曾到几个村做调查。

  郭民富分析,五代在福建有着特别的意义——唐末,三王入闽,建立闽国,而闽国恰恰是被南唐国所统一的,“如果说后主李煜的嫔妃最早裹脚,那当年同属一国,福建人肯定会受到此风气影响”。

  福建考古界的发现,证明福建女人裹脚的历史,至少在宋朝已存在。

  泉州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研究员陈鹏鹏教授说,福州发现的南宋赵氏宗族贵妇黄昇墓,陪葬品中就有裹脚带。这座墓是1975年掘出的,这条裹脚带是福建发现最早与裹脚有关的物品。

  “黄昇的父亲叫黄朴,是福州状元,任过泉州知州兼提举市舶司,当时福建达官贵人家室就会裹脚。”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泉州8个行业试点有偿排污 360家企业年底前完成核定
下一条:“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县域活动周8月节目单出炉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