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泉州十大“海丝故事”:驻外大使一句话牵出一座馆

2014-08-01 08:00 来源:闽南网 0
声名远播的泉州海交馆新馆,在当年的筹建过程中,差点“夭折”。

说起海交馆新馆的筹建往事,王连茂很感慨

说起海交馆新馆的筹建往事,王连茂很感慨

  闽南网8月1日讯 23年前,一艘驶往广州的豪华游船,突然临时增加了行程,来到刺桐港。在泉州后渚码头岸边,上千市民热情涌来等候,一瞻这神圣的一幕。

  豪华游船上,载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考察团一行,他们自此开始了在泉州为期6天的考察活动。其间,专程出席了泉州海交馆新馆的剪彩。

  联合国官员亲自来剪彩,这样的殊荣,多年来一直被海交馆工作人员引以为傲。可谁曾知道,这座声名远播的泉州海交馆新馆,却在当年的筹建过程中,差点“夭折”。

  每说起这段历史,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顾问、泉州海交馆名誉馆长王连茂感慨良多。

契机

  早期的泉州海交馆,设在开元寺内,并不起眼。1986年,王连茂来馆上任,开始牵头筹划新馆的建设。当年,正赶上全国清理基建项目,压缩投资,新馆项目差点就被取消。王连茂和同事们通过多方努力,总算将其争取为“缓建项目”。

  可这一缓,新馆将来什么时候才能投建?王连茂心里也没底。日子一晃,两年就过去了。

  198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全球发起“丝绸之路”综合考察活动,阿曼国王为考察队提供了一艘私人豪华游船,中国的考察点选定在广州。

  时任中国驻阿曼大使的袁鲁林在当年的阿曼国庆节活动上,获悉了这个消息。了解行程后,袁大使颇感意外,问道:怎么不去泉州考察呢?那里有清净寺、圣墓,有阿拉伯后裔,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

  袁大使这一问,没想到,竟然为缓了两年的新馆项目,带来了一个重新启动的契机。

转机

  袁大使为什么要为泉州“打广告”?原来,他曾在福建省委宣传部任职,对泉州的“海丝”历史与文化,印象深刻。

  然而,好事多磨。联合国此次的考察活动规定,每个国家只能选一个考察点。广州行程既定,更改是不可能的。为了给泉州争取机会,袁大使特地写了封信给泉州市

  很快,王连茂和同事们得到了来自泉州市委的指示。他们花了2个月的时间,迅速编了一本书,详细介绍了泉州丰富的海交文物史迹和国际学术界的研究成果。

  书出版后,泉州先后将书递交到北京的协调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阿曼国王。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地在阿曼首都,再次召开会议,会议最终敲定,中国的考察点增加泉州!

  转机出现了。按照联合国的要求,考察地当地要有一个博物馆来做相应的展示、展览。这样,被“缓建”的海交馆新馆终于被摆上了议事日程。

新闻回顾:

海丝故事1:泉州十大“海丝故事”:父子78年心血 共著一本书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泉州两学子家中接连遭变故 困境中迎难而上为了家
下一条:泉州清源山景区升级便民服务 手机没电可服务点免费充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