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小记者玩农耕园当“主编” 学中带玩乐不思蜀
要让石磨转起来,用蛮力可不行
闽南网7月22日讯 “啊!前面的稳住,不要摇晃;后面的跟上!”“威马逊台风,石狮有个救生队救起4个人,这个题材不错,得多派一个记者去支援。”7月20日和21日两天,海都新闻夏令营的小记者玩中带学,学中带玩,乐不思蜀。
20日,在安溪尤俊农耕园里,15名小记者体验了一回团队合作的力量:滚木桶、过吊桥、走铁索,样样刺激精彩,大伙通力合作,过五关斩六将。体验农耕文化,犁具、磨盘、扁担、舂米机,这些老式的手工农具样样不放过,不禁感叹,“干农活既要有力气还要有技巧,以前的人真是太不容易了”。
21日,海都小记者们与今年中考语文单科状元邵韵兮进来了次亲密接触,近距离感受写作魅力;下午海都小记者还当了回“主编”,给海都报首席编辑王芳“出谋划策”,列采访提纲,指挥记者采访。“太好玩了,原来编辑和记者的工作是完全不同的,记者在前方冲锋陷阵,编辑在后方协调指挥,今天这一课学到了好多。”海都小记者黄逸泰说。
过吊桥走铁索 团队合作力量大
小记者合力喊“一二三推”,大木桶飞快向前滚动
“向前看,不要看脚下,不要左右摇晃,脚底踩牢铁索,脚掌一左一右向外岔开”
一下车,满目青山绿水,小记者们像出笼的鸟儿欢快般叽叽喳喳。童言稚语让前来迎接的尤俊农耕园导游陈金美笑了起来。
穿过林阴道,一个2米多宽、一人多高、两头通透的巨大木桶吸引了大家眼光。小记者蔡雨轩迫不及待地冲上去,钻了进去,大木桶咕噜噜向前转动,蔡雨轩在里头没站稳,直接趴在桶壁上,三四名小记者呼啦啦也串进去,脚一蹬,双手一齐用力,随着“一二三推”的口号,大木桶飞快向前滚动。
刚滚完木桶,几个秋千式绳索钢环构成的悬空吊桥又“拦”住了孩子们的脚步。虽然离地面只有半米左右,但每个秋千的落脚点是空心的圆钢管,两边是攀扶的绳索,只要稍一用力,身体就跟着前后晃悠,女生们见此都有些害怕却步了。“站稳来,不要晃,手抓紧,先把脚伸过去,很快就过去啦!”小记者曾岳蓥发挥男生的热心,走在前面,为女生做表率,传授着自己过桥的心得。
而在竞渡桥环节,难度又加大了。这是一座由三根绳子构成、悬在水面上“桥”。桥下半米处虽然设有一张大网,保护体验着,避免摔伤,但不少小记者们都因怯场,打起了退堂鼓。“我先来吧!”小记者黄逸泰、张嘉驰迎难而上,一脚踩上铁索,两手撑住两根钢绳,稳稳当当过了桥。“不难的,大家不要害怕,过来吧!”胜利抵达对岸后,男生们隔空喊话,为女生打气。顺利过桥的小记者吴婧怡也大方地传授经验,让女生们尽量抬头向前看,不要看脚下,不要左右摇晃,脚底踩牢铁索,脚掌一左一右向外岔开。
“感觉很刺激、很好玩。”小记者郭雨晴、林东妮中途由于没站稳,相继掉下铁索桥,被网兜接住。虽然过桥失败,但俩人都觉得,若没有大家鼓励,她们连第一步都不敢迈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