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泉州讲武巷改名宣武巷 因闽南语发音似“狗母巷”

2014-06-04 09:34 来源:泉州晚报 3

巷子里的店家招牌地址用名不一多数住户门牌仍沿用讲 

巷子里的店家招牌地址用名不一多数住户门牌仍沿用讲武巷

相关新闻

与蒲寿庚历史典故有关——

“讲武巷”背后的故事

  不少老泉州人向记者讲述“讲武巷”名称的由来。市民“老醉”翻阅了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泉州古城街坊摭谭》,书中介绍了“讲武巷”的由来:元初,前来经商、传教乃至长期定居在泉州的外国人数以万计,其中有名的阿拉伯后裔蒲寿庚算一个,他当过泉州市舶司提举,掌管着泉州海外贸易大权和重要兵权。旧车站讲武巷一带,旧称南教场,正是蒲寿庚操练士兵的地方,当年附近设有蒲寿庚的讲武堂,人们留这条讲武巷以纪念他。

  据悉,蒲寿庚祖先由占城(越南)迁居广州,以经营香料起家,后成为广州港总揽中外贸易的番商首领,总管各国番商的生意,富甲两广。南宋中后期,蒲寿庚之父蒲开宗举家自广州徙居泉州,定居临近泉州后渚港的法石乡云麓村,被授任安溪县主簿。蒲开宗去世后,其次子蒲寿庚继承父业。

  宋咸淳年间,海寇频繁侵袭泉州,蒲寿庚与其兄凭借强大的海上力量,助官兵一同击退了海寇。因剿寇有功,蒲寿庚被封为福建沿海都制置使,自此既富有资财,又执掌兵权,亦官亦商,势力强盛。宋元时期,蒲寿庚在泉州涂门街拥有大量房宅,人称“半蒲街”。

  宋元交替之际,蒲寿庚与知州田真子一起降元。元世祖授予他为昭勇大将军,闽广都督兵马招讨使之职,其子孙在元朝也都入朝为官,蒲家一时声名显赫。

  传说今天的泉州城南一带,东至涂门街,西至溪亭,南至今泉州七中,北至涂山街,方圆约300亩的土地原来都是蒲寿庚府邸,内有花园、棋盘园、书轩、讲武场、厨房、祠堂等。棋盘园东面的东鲁巷原是蒲家子弟的书轩。棋盘园西面的“讲武巷”原来是蒲氏建造的讲武堂,也就是训练水兵的地方。一文一武,遥相呼应。(记者 许雅玲 戴涵琦 实习生 林书修 文/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换证审查 福建仅1家乳企过关
下一条:泉州港口小坠门航道一渔船遭货船撞沉一名船员失踪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