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城降噪 清静护考”:泉州市民最反感工地噪音
【记者调查】
一辆土方车出场要发出5次噪音
前天和昨天,海都记者在上午、下午和晚上多次前往和昌工地、泰和工地,感受周边噪音确实较大。
和昌、泰和两个工地相隔不到百米。昨日上午10点,记者发现和昌工地的土方车很忙碌,一辆土方车要出场前,至少要发出5次噪音:挖掘机装车,“哐”;土方车进水池,“哐”;大脚油门离开水池,“呼”;急刹车洗车轮,“吱”;下台阶,车身又一震,“哐当”。记者观察半个小时,每辆土方车都是如此。
工地渣土负责人陈先生并不否认噪音问题。他介绍,项目位于中心市区,施工难度大,土方车只能在晚上10点后进市区,还要每天找环保部门审批,“我们又要赶工期,只能找机会多干快上,被抓了再接受处罚”。
他分析,施工噪音主要是挖掘机给土方车装土石方,再就是土方车开动;土方作业从3月开始,这个项目设计地下有4层,所以基坑要挖十几米深。目前只完成整个基坑工程的1/16,拖得越久,对周边的居民影响越大。
这也解释了他们为何有时白天不午休、晚上接着干。
“我们也理解周边居民的感受,对于一些投诉也配合处理。”陈先生介绍,比如土方车在工地内也禁止鸣笛这条,就是居民提出来的,工地形成规定,一旦发现司机鸣笛,马上就罚款。
违规夜间施工多开罚单也没效果
由于特殊施工需要,夜间施工(当日22时到次日6时)经过辖区环保部门审批后可以进行。
“从我们这边审批过的,和昌工地1次,泰和工地7次。”记者从丰泽区环保局获悉,和昌工地是申请5月6日到7日通宵施工;泰和工地则从2月开始共批过7次,一般都是22时到次日0时,最晚也只到次日凌晨2时。
也就是说,这两个工地很大部分夜里施工都未经审批。对此,陈先生表示接下来会改进,有需要就申请。
如果未经审批,行政执法局则会要求工地停止施工。
由于几乎每天都有投诉,泉州市行政执法局直属大队在和昌、泰和两个工地多次出动。“城管110一响,我们就要赶到现场。”一位执法人员透露,看到执法人员一出现,工地就停工了,等到执法人员一离开,工地的机械、车辆继续开动,然后附近居民继续投诉,只能再赶到现场处理。
几天前还发生极端案例:几番“猫抓老鼠”拉锯战后,城管只能把执法车停在工地出入口,连人带车堵一整晚。
记者了解到,今年2月16日,泰和工地被罚3000元;5月6日,和昌工地被罚3000元。而开罚单需要采集证据,执法程序都有严格的规范,因此大多数时候并没有罚款。但即便是罚款,这个额度显然也难以达到预期的处罚效果。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