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东美环卫工休息站2次被商用 社区承认为创收
洛江区一环卫工人休息点位于垃圾中转站外一楼房间,设备齐全,使用率较高
【对话】
记:东美路口环卫工人休息站,怎么又改成奶茶店了?
张玲:我们真正的休息站在中远名城那(注:客运中心站公交亭后),东美路口这一处,本来就不是环卫工人休息站。
记:东美路口这一处建筑,原来是做什么用的?
张玲:本来打算做便民摊点,给社区创造一点收入。政府提“费随事转”,社区很多资金要自筹,工资哪来,你也要理解下。
记:那现有商铺,是不是作为经营所用?
(停顿一会儿)
张玲:商铺是经营所用,但我们也要求给环卫工提供饮水点。之前的早餐店,我们也要求早餐店可以送一些爱心豆浆和馒头给环卫工,只是环卫工没人去要。
记:可经营者称没有这项业务。
张玲:我们把这一位置租给承包者,而后由承包者转租给经营者,可能是承包者未跟经营者沟通清楚。
记:能否看下你们和承包者的合同?
张玲:确实有签合同,也要求经营者要提供饮水点,但合同不能随便给你看。
执法局:限期整改或强制拆除
记者获悉,目前全市对环卫工休息站的手续报批相对宽松,政府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多建一些休息站。对于东美路口休息站私自改变用途一事,前天傍晚,丰泽区执法局杜局长明确表示,公益项目临时改变用途,化为商用,这是绝对不行的。他将派人去现场查实情况,属实的话,将要求东美社区自行限期整改,不行的话就依据法规强制拆除。
昨天下午,杜局长再次表示,他已要求相关人员介入调查,预计三四天后将有明确答复。
记者调查
开发区、洛江利用率高“依托管理”模式获赞
昨天,从泉州市环卫部门获悉,市区现有20多处环卫工人休息站。记者走访发现,不同区域的休息站管理模式不同。像东美路口处改成商用的情况,仅此一例。
丰泽区共10多处休息站,这里人流量少,沿途商铺少,夏天炎热或下雨时,不少环卫工会进休息站躲雨休息。
鲤城区仅1处环卫工休息站,是市区最早建成的环卫站,平日里由社区管理。鲤城区环卫所张所长称,休息站的利用率并不低。据附近一名环卫工人表示,他主要是去休息站打水,很少坐在里面休息。
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共有9座休息站,主要依托有管理房的公厕。在和泰路公厕外墙,贴着“环卫工人休息点”的标志,在管理房内,放着几张红色塑料椅。公厕管理人员小邵介绍,附近环卫工人会趁着上厕所的时间,过来小坐一下,喝口热水,夏天较为多见。开发区市政公司周总介绍,在辖区的垃圾中转站设置休息点,这种方式受到环卫工的认可。
洛江区在万安街道和双阳街道共建了8处休息站,依托交通岗亭、社区居委会等公共场所。以万安街道为例,该区设置的休息点,2处位于交通岗亭外,1处设置在区妇幼保健所内,1处依托在垃圾中转站外一楼房间。万安街道环卫站魏站长称,他们辖区一共100来名环卫工,休息点的使用率都挺高。依托公共场所,平常有专人管理,一旦出现没水情况,管理人员会及时向他们反映,方便及时补充。根据不完全统计,夏天每个月消耗120多桶桶装水,冬天要70多桶。而位于区环卫所的休息站,面积最大,配备24小时的热水和饭菜加热设备,最受环卫工喜欢。魏站长说,考虑到环卫工的需求,他们正在和相关部门协商,将再新添2处休息点。
各方观点休息站如何建,建成后如何管?
避免资源浪费
万安街道环卫站魏站长:休息站选址需慎重,如果没选对位置,容易造成环卫工不爱去、不实用的情况,导致资源浪费。环卫工人是轮班制分散式工作,按一个区域6名环卫工来算,建一个休息站,只能满足附近3名环卫工的需求,如果没有专人管理,很容易出现环卫工使用率低的问题。
提高环卫工工资更实在
开发区市政公司周总:建休息站,初衷就是为了减轻环卫工负担。如果依托现有的公共场所,能够解决这一问题,为何要新建休息站?不如把这笔钱,用于提高环卫工工资福利更实在。
多征求环卫工意见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去年11月,鲤城区计划再新建5座休息站,当年年底投用。但最终因选址原因,此计划至今搁浅。鲤城区环卫所张所长认为,各区的具体情况不同,不能说一定好或不好。在郊区人流量少的区域,休息站能发挥一定作用。但在繁华闹市,如果能依托公共场所就更好了。搁浅的5座休息站,因征求过环卫工的意见,觉得不合适而暂时作罢。(本网记者 陈丽娟 吕波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