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闽南童谣最早起源于唐朝 重唱记忆中的泉州童谣

2014-03-11 10:16 来源:泉州晚报 0


包括童谣在内的闽南传统文化已走进校园。

图为在丰泽区东美幼儿园,小朋友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火鼎公婆”。

饱含闽南人的美德与智慧

  经过闽南人民千年以来的创作与传承,闽南童谣成为了闽南地区儿童启蒙教育的重要素材。这些童谣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既有《羊仔囝》、《白头鸶》这类动物歌,《蝶仔花》、《四季菜色谣》等植物歌,也有《甜馃过年》、《土地公》等表现闽南民俗的童谣;有《占椅仔》、《孝月娘,孝月姐》之类的游戏歌,还有产生于特殊历史时期的时政歌,例如《石井郑国胜》、《学文化》等,可以说每一首童谣都是闽南人民传统美德与优秀智慧的结晶。

  以闽南方言进行创作和传唱的闽南童谣,不仅在内容上极具童真趣味,在韵语与平仄的节奏上充分体现了闽南语的精髓,而且许多童谣还融入了闽南方言词语、俗语、闽南地区历史等,简单有趣,朗朗上口。

  例如《老鼠仔》——“老鼠仔,钻壁空,一暝不困蛲蛲动,一只一只想偷食,人人看见都卜掠”,歌词中“一暝”即“一夜,整夜”的意思,“困”即闽南语“睡觉”的意思;“蛲蛲动”本意则指虫蠕动的动作,这里指老鼠到处乱窜。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泉州网安支队副支队长陈韫启个人简历资料(图)
下一条:泉州市区乞讨者讨钱不成拦车 市民:屡禁不止应予严惩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