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泉州师院旧校舍曾是侨商巨贾私宅 今梁柱坍塌雕作被盗

2014-03-06 09:01 来源:泉州晚报 1

后人为了保护故居,给天井搭起防盗网

后人为了保护故居,给天井搭起防盗网,防止窃贼从天而降。

  历史:抗日名将留影 泉州师院办学

  陈碧峰故居当年的绝丽风姿如今已无法仰视,但仍能凭借残存的美丽,去感受它身上重叠交错的历史痕迹。

  据悉,宅子主人陈碧峰(1887年—1953年)早年在缅甸仰光打工,十几岁时就靠着替人扛包为生,积累起资金经商。他将产业慢慢做大,办了两家碾米厂,在新加坡和香港等地均有生意。发达以后,他打算回乡建房子,选好址后,宅子于1932年开建,历时三年才建成。

  由于整座房子错落有致,结构严谨,它备受人们的喜爱,建成之后很快就成为很多名人到泉州后的驻足憩息之地。据说,在上世纪30年代末,蔡廷锴将军率军路过泉州时,陈碧峰在家里接待了这位抗日名将。临走时,蔡廷锴和一见如故的陈碧峰在大厝前合影留念。

  1952年,陈碧峰故居曾作为泉州师范学院的校址。泉州师院创办时,校舍还没盖好,学校就借用了这座宅子,在这里招生、上课和住宿,当时学生有两三百个。陈家除了小部分自住外,大部分房舍都腾给了学校。一年多后校舍建成,学校才搬出这里。

  呼吁:期盼尽早修缮 妥善保护遗迹

  “光荣史”属于过去,如今,伤痕累累的陈碧峰故居留给陈碧峰后人的更多是苦恼和无助。为了保护宅子,陈怀慧只能用铁门将主厝锁起来,有坍塌危险的地方,他们就用木头暂时支撑着。

  “这宅子是市级文保单位,我们无法私自修缮,也没有那么多资金来修缮。希望政府能够来帮忙保护,让遗迹不至于消失。”她说。(记者 许雅玲 陈起拓 文/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泉州一小区红线内停车遭罚 回应:车位挡盲道该罚
下一条:泉州云鹿路通港西街8日14:20—15:20实施适时交通管制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