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浦西万达金街上百盏花灯 今晚点亮扮靓泉州城
2014-02-08 08:52 来源:东南早报
2
■相关链接
◆泉州花灯
始于唐代,盛于宋、元,延续至今,是南方花灯的代表,也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泉州花灯就其制作工艺,分为三类:
一、彩扎灯。花灯艺人用纸捻将竹篾先绑扎成灯的骨架,把裁好的纸或绸布喷水绷紧粘贴在骨架上,贴上花边,描上图案,挂上丝穗便成彩扎灯。
二、刻纸灯。首创者是泉州刻纸大师李尧宝,设计好图案后刻刀在纸板上刻出来,然后在这些镂空的图案内镶上玻璃丝,创造出精美绝伦的刻纸料丝灯。此灯不用骨架,全是用纸板拼成。
三、针刺无骨灯。图案全是用钢针在制图纸上密密麻麻刺出来的,光源从针孔中透出,显得玲珑剔透、璀璨夺目。
◆日本小田园灯起源于日本江户时代中期,一个住在小田园、名叫甚左卫门的灯笼制作艺人,为翻越箱根(地名)山岭的旅人制作灯笼。小田园灯笼小巧,可以放入怀中,因此也称为“怀中灯笼”。它还具有三个特征,被称为“三德”:灯笼的上盖及下盖是用生长于大雄山最乘寺的灵木制成,有驱邪之功用;可以折叠后放入怀中,便于携带;灯笼像蛇腹一样的躯体部分所使用的竹片被削成四角形,糨糊面积大,即使遇到雨雾也不会轻易剥落。从享保年间起,小田园灯笼作为馈赠礼品开始贩卖。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