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开幕式晚会亮点揭秘(图)
古城—古港—新区—全域联动 “文都”建设蓝图初显
据泉州晚报报道,“东亚文化之都”如何建设?记者日前获悉,泉州市已确立“文都”发展目标为——“建设影响东亚、面向世界的多元文化都市”,将以“古城—古港—新区—全域联动”的文化项目建设为核心,结合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文化产业发展平台打造,有计划、分阶段地突破一个个区域,向世界展示泉州“文都”的动人风采。
古城文化复兴计划
三部曲再现“市井十洲人”
该计划将于开幕式启动。
第一阶段:开幕式上,利用旧面粉厂改造后的主会场空间,以投影图像方式,演示泉州未来古城文化复兴景象;通过系列文化盛事,打响“泉州西街”文化概念。
第二阶段:重点实施西街片区保护利用工程,东片区以历史文化街区为核心,打造名城“城市会客厅”和市民文化家园,西片区以泉州当代艺术馆为核心,打造泉州当代艺术和世界文化展示交流中心。
第三阶段:对泉州古城“三片一线”核心区进行整体保护开发利用,在保护文化生态、延续历史文脉前提下,逐步开发文化旅游资源,营造新型文化业态,再现“市井十洲人”盛况,打造文化旅游核心品牌。
古港转型升级行动
打造东南沿海经济文化港湾区
该行动将于闭幕式上启动,主动对接国家“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凸显泉州作为“海丝”起点城市的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借助“文都”平台,泉州拟将规划中的新泉州海外交通史馆升级为“中国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发动泉州阿拉伯后裔民营企业家捐资,兴建以仿宋古船为模型的“海丝文化博物馆”;将刺桐古港定位为文化经济业态新港口,规划“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旅游观光区”,配套建设世界古船模型制作基地、蟳埔民俗文化村,定期举行九日山祈风文化节等活动。通过一系列举措,将刺桐古港转型升级为国内海丝文化交流展示、产业开发和主题休闲娱乐的重要基地,并成为东南沿海未来标志性的经济文化港湾区。
新区城市文化综合体
定位“亚洲多元文化发展中心”
新区城市文化综合体将定位为“亚洲多元文化发展中心”,以东海片区规划布局的四栋花瓣型综合体建设方案为主体,整合功能,构筑现代艺术、高端商务、文化教育功能为一体,传统现代相融合的城市亮点片区。未来,这里将是泉州的现代文化建筑群,包括亚洲艺术中心、国际博览中心、文化传习院、儿童文化中心、市民文化广场等项目,配套建设现代艺术街和大型居住区等文化生活设施。
新区外围的“四山两江”也将加大保护力度,推进休闲绿道、山线水线慢道、亲水平台建设,通过城市建设、自然环境、人文建设的结合,让新区成为靓丽的“泉州外滩”。
全域文化资源联动提升
建立“网上博物馆联盟”
泉州市将充分挖掘各县(市、区)文化资源,唱响“文都”大戏。将台商投资区工艺木雕一条街和产业园区、洛江文化美术馆星级影城、鲤城聚宝古街复兴工程、丰泽闽南婚俗文化创意园、石狮永宁民俗文化村、晋江草庵摩尼教遗址公园、惠安女文化风情村、德化月记窑陶瓷文化创意园等在建或规划项目纳入“文都”建设框架。着眼文化惠民,整合各类文化场馆资源,引入市场运营机制。制作全市文化设施地图。改造提升全市现有文化场馆。
全域文化联动长效机制将建立,规划建立“网上博物馆联盟”,建设数字图书馆(二期)、数字文化馆、数字美术馆、“掌上泉图”移动阅读平台、24小时街区自动图书馆等,使公共文化服务更优质、覆盖更广。
文化产业倍增计划
重点打造亚洲最大数字产业园
借“文都”东风,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提上日程。泉州市将扶持培育产业龙头,鼓励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实施项目带动,重点打造安溪龙门的数字媒体产业园,推动惠普聚贤国际数字媒体产业基地成为亚洲最大最先进的渲染中心。继续提升源和1916、领show天地、洪山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一批重点创意园区。推动晋江五店市文化街区、石狮永宁城隍庙会、惠安惠女特色文化产业园、安溪茶叶博物馆、德化陶瓷文化街区等项目建设。
此外,泉州市还创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落实完善相关政策和引导机制、投入保障机制,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确保文化活动全民共享;建设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记者 郑意凡)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