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泉州国家文保古建筑咋成负担 探讨保护开发之策

2013-12-31 08:13 来源:闽南网 1

【管理难】

石井中宪第保护乏力
石井中宪第保护乏力,电线如蜘蛛丝,租户随意晾晒衣服

蔡氏古民居:政府招商成效不大

  对比泉州这三座代表性古民居群,蔡氏古民居的管理相对成熟。

  官桥镇副镇长陈雅丽称,目前由南安文管办、镇政府抽调人员,连同村联防队员一起管理。文管办负责古民居的保护修缮,镇政府人员则负责日常消防、卫生、电线、监控等。

  “要保护好官桥的这张名片”,南安官桥陈副镇长说,镇政府很重视蔡氏古民居,先后请有关单位编制了文物保护规划和旅游规划,并捆绑官桥温泉,结合周边配套开发利用,升华旅游资源。

  他介绍,政府每年都想将蔡氏古民居的旅游招商纳入重点项目,结果每次都黄了。陈副镇长解释,这种项目要招大商,但投入大产出少,商人不肯来,镇里还特别慎重,得挑。

  僵持着招商六七年了,蔡氏古民居进一步的旅游开发,至今未能找到合适的“管家”。只能维持一年五六万的门票收入,聘请专人打扫卫生等。由于没有相关的旅游配套,古民居门票提不上,旅游团也不会来。

石井中宪第:租户问题难以解决

  石井中宪第的管理则较薄弱。因为是私有产权,且大多外租,导致难以管理。石井镇政府许副镇长称,曾与业主协商尽量不要外租,但业主们反问道:“一间房一年房租至少1200元,这部分损失谁补贴?”

  早在2000年,石井镇政府牵头成立了中宪第文物保护小组。2003年,镇政府要求不准再租赁经营和租借外来人口居住。但过段时间,租户问题又卷土重来。租户问题该如何处理?当年的一纸文件,没有解决问题。

  目前,中宪第现有业主出租房屋49间,每年租金收入约61200元。石井镇政府于10月底,打报告给南安市政府称,租户明火做饭和无序用电,隐患重重,建议由市政府拨付补助,但尚未得到批准。

  今年9月,南安市市长王春金调研提出,中宪第要逐步进行保护性修缮,要结合闽南旅游特色,加大旅游开发。

  目前,石井镇政府正在草拟一份与相关业主的责任书,要求中宪第原则上不得出租。在南安市文管办主任杨小川那,记者还看到厚厚一本的《中宪第抢险加固工程设计方案》,拟进行局部抢险加固,还要着手设计其他保护规划等。

【找出路】

文广新局:建筑的产权者要有文化自觉

  对于这些国家级文保建筑,泉州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出宝阳认为,首先要抢救修缮,保护其不被加速破坏;其次,充分利用其产生一定的效益。

  出宝阳坦承,这几栋古建筑的首要问题是,它们虽是国家文保单位,是社会共同财产,但其私有产权,政府难以管理。其次,政府介入需要财政支持,不下定决心难以成功。

  出宝阳说,按文物保护法,文保单位不允许作为商业性开发;如开发旅游需配套饮食、饭店等,需在文保单位周边合理范围开设基础配套设施,这也需要大笔资金投入,“最关键的是,产权所有者对文化建筑要有一种文化自觉,尊重祖先保留下来的文物,配合政府,为文物保护找出路”。

政协委员:借鉴乔家大院政府加大投入

  泉州市政协委员陈笃恒称,这几处国家级文保单位,泉州人习以为常,但千万不要“把文物当负担”。

  陈委员曾到过乔家大院,感慨万千。他说,当地政府前期投入保护修缮,开发成旅游景点,并设成拍摄基地,一部《乔家大院》火了这一景点,无形中加大了宣传力度,周边居民也从中受益匪浅。

  陈笃恒建议,政府、产权所有者,甚至可引导社会力量、民间资本,共同保护。可以的话,是否可先选一代表性的点,如杨阿苗故居,或是蔡氏古民居,先试点多方融资,把有限资金投入一个点,配合东亚文化之都大力宣传古民居,或许也能像乔家大院,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本网记者 曾小琴 田米 文/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嘉宾建言“文都” 探讨如何传世传承传播传扬
下一条:交响南音《陈三五娘》今晚奏响 首次与观众见面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