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外泉籍商人汇聚同谋 共商东亚文化之都建设
【经营】
参与古城经营
作为泉州文化保留最为完整的老城区,自然也是在建设东亚文化之都中备受关注的焦点。而对于泉商们来说,如何更好地介入古城保护改造,也成为了未来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
“通过这次讨论,我的思维也开阔了很多,不要把眼光只放在‘文化’两个字上面。”七匹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少雄谈及公司涉足的泉州新门街改造,这也是泉州古城改造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其实现在看到的新门街,并不是我们当初设想的样子,由于交通条件、地理位置等因素,我们对这条街的定位改了两三次。”周少雄说,在听完对泉州东亚文化之都建设的各种看法后,他也萌生了新的想法,就是依托文化之都介入第三产业中。周少雄说,其实新门街的条件还是很不错的,离开元寺、西街、文庙都不远,而且这条街上还有新的梨园剧馆和南音馆,未来应该是在文化产业上大有可为的。
而原泉州市副市长、市城建规划专家组顾问组组长周焜民也认为,在未来的古城建设上,泉商还大有可为。“泉州现在有31个国家级非物质遗产,里面很多都面临失传的危机,假如我们能在古城里做起一条步行街,建成一条唐宋元明清的时光走廊,再把这些非物质遗产按年代搬到里面去,将成为一项不输国内其他任何地方的特色古街。”周焜民说,泉州规划这么一条步行街已经规划了一二十年了,一直没做起来,现在趁着东亚文化之都的势头,如果有泉商愿意投入建设并经营起来,将是最好的机会。
建设配套设施
随着泉州东亚文化之都的建设,势必也需要与之相配套的设施,来承载一些国际性的活动,这也成为异地泉商们的一个商机。
上海泉州商会已在众多异地泉州商会中先行一步,去年6月,上海泉州商会便率先拿下了泉州东海组团会展中心项目。该项目位于东海公式埔商务中心核心区,公式埔于历史文化街区东南侧,沿海大通道北侧。规划区面积约为30.22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29.95平方公里,规划人口规模为25万人。规划区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为目标,突出公共服务、商贸服务功能。规划内容包括会展中心、五星级酒店、甲A级写字楼,另外还包括商业住宅用地、广场用地、高端住宅用地等内容。未来有望成为泉州新地标。
“泉州现在就是缺少一个大型会展中心,我们跟我们的会员们说,如果只是想做会展地产项目,我们大可不必回泉州做。我们既然回到家乡做这个项目,就是要真正做好一个会展经济圈,带动起会展经济。”上海泉州商会会长陈家泉说,随着泉州获评东亚文化之都,会展中心项目就更显得尤为重要。
除此之外,陈家泉还在筹备一个世博公园项目,便是将上海世博会几个国家的展馆搬到这个项目中,做文化旅游。在这个世博公园中还特别规划了闽台文化区。“这个项目选址还没确定,当然泉州也是一个很好的潜在选址区。”
对接文化产业
文化之都所带来的最直接的商机,便是文化产业。在讨论会上,济南泉州商会会长周荣来便迫不及待地宣布,商会已经与中国画院启动了一个文化项目,将在春节后落地泉州。
周荣来介绍,这个项目是由济南泉州商会与中国画院共同组织两岸画家,共同画妈祖、郑成功,以国内三山五岳和台湾的阿里山日月潭为背景。并且他们还计划将山东泰山玉雕城神像,组织台湾的星月法师开光,在闽南地区巡展,增强闽台文化交流。周荣来构想今后将这个活动作为一种常态性的文化交流巡展,并在泉州寻找载体成为今后泉州的一个名片。
对于今后泉州文化产业的看好,已经成为异地泉商们普遍的共识。“想起带客人回泉州去看的东西塔、老君岩,小时候奶奶牵手去欣赏的南音、高甲戏,都很感动。”上海泉州商会名誉会长林书育表示,这些他眼中泉州文化的代表都有悠久的历史、内容丰富,“东亚文化之都”给泉州真是给对了。更让他体会深刻的是,普通的产品加入了文化元素后,产品附加值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我在南安做粮食城,连大米在加入文化附加值后,身价都不一样了。”林书育表示自己十分看好文化产业,已在积极参与一些文化与陶瓷、婚庆或其他元素结合的项目构想。相信以“东亚文化之都”为契机,泉籍商人将产生一批新的文化项目,共同助推家乡发展。(本网记者 陈东升)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