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文都”泉州修古建筑建剧院 推陈出新绽放风华

2013-12-10 09:26 来源:泉州晚报 0

东西塔是泉州历史文化名城特有的标志
东西塔是泉州历史文化名城特有的标志(张九强 摄)

    文化活动

    推陈出新愈演愈精彩

    不论是弦友汇聚的南音会唱,还是古色古香的笋江畔“拜月”活动,或者独具特色的猪脚美食文化节、书香飘逸的南安读书月、传统复古的府文庙学子成年礼,数月以来,“东亚文化之都”东风劲吹,泉州大地各色文化活动更是推陈出新,愈演愈精彩。

    一个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文化惠民活动不再是翘首以盼的福利,而几乎是一日三餐的“家常便饭”。例如,在新门街、府文庙、锦绣庄等,四台泉州本土文化演出场所和时间已经相对固定,市民游客可便利实惠地观看南音、梨园、高甲戏以及综艺演出。而在梨园古典剧院和南音艺苑举办的“泉州市直剧团公益性低票价演出活动”还将持续到明年元宵节。在“戏窝子”里过足戏瘾,俨然成为文都泉州最生动的文化生态写照。

    文化产业

    创意园区风生水起

    就在这两天,海内外泉商为家乡拟建的泉州当代艺术馆捐款6010万元,再度掀起“东亚文化之都”文化建设的高潮。

    近年来,泉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渐入佳境。截至10月底,惠安雕艺文创园已有55家企业意向入驻;晋江“三创园”轻工学院预孵化基地已有7家企业签订正式入驻协议;洪山文化创意产业园启动区“晋江国际工业设计园”已有26家企业入驻。

    在今年第六届文博会上,我市更是携46家企业参展,共签约文化项目18个,总金额33.0458亿元,其中合同金额30.64亿元,同比增长270%,超亿元项目达11个。

    公共文化

    文化信息村级服务点全覆盖

    更广的范围里,我市积极探索创新公益性文化服务模式,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走在全国前列,实现文化信息村级服务点100%覆盖,全市所有公共文化服务场馆均实现免费开放,除德化外,全市每个县(市、区)均建有数字影院。

    在非遗保护方面,今年新增市级非遗项目36个,新增市级传承人105名,截至10月底,全市共有各级非遗名录达601个,其中世界级4个(是全国唯一拥有全部三大类联合国非遗项目的城市)、国家级31个、省级76个、市级170个,非物质遗产项目数量、等级居全国地市前三位。(记者 叶舒雯 王蕾 郭雅莹 实习生 董文杰)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泉州中巴占道违停揽客 北迎宾大道拓改“添堵”
下一条:泉州8日受轻度雾霾影响 昨空气质量转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