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泉州华塑新村将改造 曾经“小联合国”何去何从

2013-11-21 08:24 来源:闽南网 5

多年来,华塑美食很有名

新村里大多数归侨都能做一手可口的东南亚好菜,有可口诱人的糯米卷、有印尼奶酪的纯正千层糕、越南风格的大如炮弹的飘香粽子。在他们的房前屋后,栽种着许多东南亚香料植物,许多是他们托亲戚朋友从国外带回来的,为的是做出正宗的风味来。

逢年过节,泉州各地的人们都慕名而来。一些居民开了几家美食小店,近年来生意红火。在楼下储藏间做印尼糕点的李阿姨,则经常被各地赶来的吃货围住,千层糕、烤肉串、太阳花等都要尝个遍。越南归侨老冯的妻子说,每年过端午时,都有许多客户上门预订,他们都要卖好几车的大粽子,供不应求。

特别是在春节前后,华塑新村几乎就成了一个东南亚美食园地。“春节时,社区里有各种各样东南亚美食,还有人跳印尼舞,很热闹。”许海雁说,归侨们过年时,吃的都是自己做的东南亚美食,大家还聚在广场上比赛唱歌跳舞,过得非常的热闹。他说,今后,华塑新村改造后,居民们会就地安置,这里还会建一条东南亚风情街,会有东南亚特色的美食和商品出售。

这些年,华塑的日子很静

从江南大街拐进窄窄的小路,缓缓穿过书有“华塑新村”大字的大门。新村的中午很安静,淡淡的阳光透过路旁的树叶,洒在一排排老旧的楼栋间。脚下,长满绿草的水泥路向上绵延,不时传来阵阵鸟叫声,好不惬意。

38岁的越南归侨卜才武是社区居委会主任,3岁那年,他就跟着家人来到华塑,此后,他几乎一直都生活在新村里,对这里很有感情。他说,社区里最难得的建筑应该算是华塑小学。在小学一楼处有块黑色石碑,上面写着三排字,“一九八七年 泉州华塑小学 联合国难民署援建项目”。小学就一栋楼房,主楼两层楼,附楼四层楼,屋顶上建有几个尖尖的菱角,很有气势。卜才武说,以前这个小学办得不错,连附近社区都有人来上学,上世纪90年代末,读的人少了,小学被合并到了隔壁社区。

伴着暖暖的阳光,在新村里闲逛,随处都能遇见坐在门前的老人,他们惬意的日子过得很慢很慢。77岁的秦福友老伯晒着阳光,正在用竹子编织簸箕。老人说,自己闲着没事干,干脆就动手做个工具,“我做的簸箕实用又牢固,这可是不卖的,主要是给自己解闷。”我们曾经在华塑社区印尼华侨吴纪泰老人家中采访,他的家布置得很温馨,一进屋就是浓浓的热咖啡,而这其实是所有华塑人的生活。当晚,我们还看到不少人在社区广场边边吃烤肉边跳舞。

“住了几十年咯,我们都老了,这里的生活每天都是静的。”60多岁的吴阿姨站在楼下打理花草,一条小狗在她双脚旁蹭着,真如一幅浓浓生活气息的油画一般。阿姨很喜欢新村里的生活,她觉得自己年纪大了,每天就在楼下跟邻居们聊聊,过得很舒适。(本网记者 林继学 谢明飞 文/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泉州一阔太月零花钱上万 嫌衣服贵偷8件被刑拘
下一条:2014年泉州新农缴费资标准 个人不低于70元/人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