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民间观察团参访:横滨文化颇似泉州
邮船冰川丸如今变身博物馆,是日本人的骄傲
闽南网11月18日讯 提及日本横滨,你可能会一下子犯懵,大脑自动将这个陌生的地名归为“无法显示”。不熟悉横滨的国人,与它最直接的接触,莫过于12年前刘德华和郑秀文主演的《瘦身男女》,电影的主人公们就住在横滨中华街,剧末取景也在横滨的山下公园。
横滨是日本最早开港的城市,横滨港是日本最大的海港。到横滨的第一站,自然非海洋文化莫属。
走进横滨开港资料馆、山下公园,以及伫立在港边的冰川丸,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日本人尊重文化、爱护并充分有序利用的方式和态度。和泉州的多元文化一样,横滨也是一座包容性很强的城市,游人如织的中华街、异国风情的山手西洋馆,还有那精致的生活方式,都让人无法拒绝这座城市的魅力。
◎山下公园
热闹海港味,年年除夕在港口鸣笛迎新
到横滨时正逢双休日,山下公园里的人真不少。
山下公园为填海造陆而成,耗时4年,建园所用的土方来自关东大地震复旧时的废土瓦砾,是横滨最著名也是最早的临海公园。公园里有一座塔高106米的灯塔,是为纪念横滨开港一百周年而建的,它是世界上最高的十角形灯塔。登上塔顶的展望台,富士山、东京湾、横滨港的美景皆映入眼帘。
横滨宣告新年到来的方式,极具海港特色:每年的除夕夜(12月31日),横滨港、山下公园港口的船舶会一齐鸣笛,港口非常热闹。
在横滨居住10年的上海人张颖说,横滨的公园很多,小公园的话,几乎几步就一个,作为地震避难场所。每个临海公园的功能还不太一样,比如横滨公园,就是日本历史最悠久的西洋式公园,这里还有职业棒球场,以及儿童们嬉戏玩耍的喷水池。
◎邮船冰川丸
变身博物馆,分门别类讲述时代的变迁
冰川丸是日本人的骄傲。
它是日本上世纪30年代的第一艘大型豪华客轮,首航足迹遍及中国上海、香港等港口。1960年正式退役,1961年停泊于山下公园,2003年,被横滨市指定为有形文化财产。
退役后的冰川丸开放成博物馆,对成人收费200日币(注:约等于人民币12.5元),学生可以打5折。
售票处提供了日语、英语、韩语、中文等多种版本的宣传小册子。从邮船游览的线路来看,日本人对旅游的设计很是用心。入口处设有便民的轮椅、婴儿椅,路线不走回头路,规划了专门的出入口。邮船很贴心地开辟了当时邮轮的构件展示空间,还有不同年代的行李提取标签。其中一个船舱,还有中小学生参观邮轮的作画,我们惊喜地发现了中国学生的痕迹,还是个金奖呢。
当地人介绍,冰川丸无疑是见证横滨与国外交往的活历史。如今变身博物馆的冰川丸,夜晚点亮霓虹灯,配上精美餐点,已成为日本情侣最浪漫的约会地方。
◎横滨开港资料馆
那棵玉楠树,是人们对战后和平的期待
横滨开港资料馆,是探访海洋文化不可错过的一站。
横滨有很多主题博物馆,比如面包超人博物馆、拉面博物馆、邮船历史博物馆等,似乎所有东西都可以改造成博物馆。这里的博物馆,开馆时间普遍比国内晚,大约在上午9时半至下午7时,而且一般周末不休,多在周一休息。
资料馆展示着从19世纪中叶到关东大地震时期为中心的相关贵重资料。售票处的工作人员山口先生曾在北京工作过两年,还到福州旅游过两三天,会些许中文。
和别的博物馆一样,这里有许多关于横滨开港的主题明信片,一张明信片大约100日币。山口先生指着100多年前的中华街说,这可是他们最热销的产品。有意思的是,在各博物馆买了明信片后,可以去集公章哦,戳一个横滨特色的章,文化感直涨。
更让人惊喜的是,百年前见证日美和平条约签订的玉楠树,如今移植到馆内中庭,可见日本人对于保护传统文化的用心。
相关阅读:海都民间文化观察团 今赴日韩访文化之都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